今天看啥  ›  专栏  ›  陈天宇123

区块链应用场景解析

陈天宇123  · 简书  ·  · 2018-10-15 21:02

一、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金融交易就是必不可少的经济活动,而交易角色和内容的不同,反映出来的就是不同的生产关系。

通过交易可以优化社会的效率,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而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易形式的演变,所以可见交易在人类社会中的演变是多么重要,而交易本质上交换的就是价值的所属权。

现在为了完成交易,我们往往需要一些中间环节。特别是中介的一个担保角色,这是因为交易双方往往存在着一些不信任的情况, 所以要证实价值所属权不是很容易,而且彼此的价值往往不能直接进行交换。

所以现有的金融模式就是引入第三方的中介担保,来确保交换的正常进行。但是现有的第三方中介的机制仍然存在成本高时间周期长流程复杂容易出错等一些缺点,正是因为以上这些问题,区块链成为金融服务应用最为火热的应用领域之一。

区块链无论从基础层、核心层还是应用交互层的一些相关技术,都可以为金融服务提供有效可靠的所属权的证明,和强中介担保机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具体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金融方面:

区块链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统中自发的产生信用,能够建立无中心机构信用背书的金融市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类似于金融脱媒的现象(“脱媒”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在英语中被称为“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这对于第三方机构、资金托管等商业模式来说应该算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区块链特别适合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商业模式。

2、证券及银行业务:

由于传统的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级公司或者是交易所等一些中心机构的多重协调工作,其工作流程繁琐。而在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及可编程的一个特点,它能够极大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能避免中心化繁琐的清算交割的过程,从而实现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的交易。同时,区块链和比特币及时到账的这种特点,也可以让银行实现更为快捷、安全、经济的跨境转账业务。

3、贸易融资:

由于目前银行在为客户办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情报资料的收集、对比验证信息、现场实地考察监督等一些工作,而且贸易本身涉及的行业面也非常广,交易链条也很长,导致它的结算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银行对于各类融资的贸易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而通过区块链数字加密、点对点通信、分布式共识等技术可以将贸易的各个环节可信的链接到一起,使贸易双方以及中间参与者的真实信息,能够很快速和透明的进行交换。并且借助智能合约这一工具,来推进交易的快速执行。一个完整的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能够进行在线的全流程管理并能实时进行掌控。比如可以让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管理变相关流程变得非常简化。

4、合规性审计:

由于区块链数据具有时间戳与共识节点共同验证记录不可篡改和伪造这些特点,使得区块链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数据的公证和审计的一些场景。它能够极大的降低错误率,来确保记录的真实。因为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特新,后续可以消除对审计员的需要,并且减少很多工作量。

像诸如德勤之类的会计公司都在探索及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帮助审计师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实时审计。

像Factom基于区块链技术设计了一套准确的、可核查的、不可更改的审计的公证流程。

5、防止洗钱

区块链的加密特点使其在防止洗钱方面非常有用,这种基础技术有利于保存记录追踪溯源,来支持企业验证客户身份的一个过程,查询客户是否进行了一些非法活动。

6、保险:

通过智能合约使保险公司和客户通过真正透明安全的方式来管理索赔。所有的合约及索赔都可以记录在区块链上并由该网络来证实。比如说区块链可以驳回同一个事故的多个索赔。现实生活也会经常出现骗保这种现象,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保险案件进行筛选清查。

二、区块链技术在征信方面的应用

首先, 从个人层面来说,区块链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自身的数据主权,来生成自己的信用资产。这是个人信用生成的一个基础,也是未来的重要资产的来源及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征信机构信用成本的降低。

其次,在组织层面上来说,区块链同样也能带来诸多的变革。下面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数据收集及清洗:

传统的征信业务受限于少量高度不相关的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它更多的是强调经济层面上的因素,相对忽略了其他的层面。

但是人们的信用显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所以如果要做出准确的评估,必须进行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收集。这对于传统的征信业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工作量十分巨大。自从进入了信息的自由公证时代,在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相互协作与监督下,其实每一条信息都是有可能被记录在案的,每一条信息最大限度的保证期真实性,而虚假数据将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改善(像我们现在推行的大数据时代),这样一来我们就无需担忧海量数据收集及带来的巨大成本,并且还顺带解决了传统征信由于各种因素而无法开展各类信用评估的问题,从而覆盖了更多的用户群体,深度拓展了信用服务。

2、数据共享与协作: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人们开始展示出了变革的决心。如果中心化的系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失真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不去改用区块链呢?区块链可以有助于征信机构自动记录海量信息,作为一个网络的节点,用加密的形式存储,可以共享客户在本机构信用的状况,从而实现信用资源的共享共通,达到一个共建共用的目的。聚合成一个自信任和去中心化分布式的一个系统。

3、系统维护与业务拓展:

区块链有助于征信机构消除冗余的数据,它可以规模化的解决数据的有效性与实效性问题,它还可以通过点对点交易去除中介环境来降低经营与协作成本。一旦公众对此产生信心,征信机构的信用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建立在技术及共识基础上的信任,比中心化维护的方式要牢靠的多,至少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另外区块链可以使信用评估、定价、交易及合约执行自动化运营,从而降低人工及柜台等实体运营的成本。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银行信用业务的处理规模。区块链中的可信任代码技术,也可以使信用产品全过程都具有动态的编程能力,所以也极大的拓展了信用产品的创新能力。

4、系统安全及隐私保护:

与传统中心化的系统维护方式不一样。在区块链中,每一个完整的节点都参与了系统的维护,因此区块链有一个显著的安全特性:无单一故障点。也就是说,区块链不会由于系统中的某一个组件发生问题而影响全局。所以对于区块链来说,只要不超过51%的节点出问题,系统是可以稳定的运行下去。另外除了常见的POW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共识机制,比如说POS/DPOS/DBFT等,它完全可以应对各个行业千变万化的不同需求。

5、监管要求:

在征信行业,监管部门完全可以作为系统的一个节点,来加入到我们相关行业或者是公司所在的区块链当中。他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取得监管的权限,这样监管部门当发现异常问题出现时,就可以出示凭证来要求相关机构或用户做出配合,以此获得更为详尽的信息。这样一种做法更充分的考虑到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和设计理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成本及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由于市场对物联网的预期很高,有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内,全世界将会有252亿设备(包括传感器及芯片)处理超过50万亿GB的数据。物联网的价值就在于将这些数据捕捉并分析,从大量的信息和噪音中识别和分离出最为重要的数据,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但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道路上,还是有几个主要的问题有待解决:

1、设备之间的互联性差,链接成本高。

物联网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就在于设备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然而目前主要的电子公司推出的设备,只支持与自公司的设备相连接。虽然也有想关的产品支持与别的产品进行通讯 ,但是它不能与其他品牌兼容。比如说我们在组装电脑的时候,经常遇到显卡与主板不兼容的情况,导致我们不能进行随意组装,只能在有限的几个固定方案中进行选择。类似于这种方式也严重的阻碍了物联网的发展科应用。

2、中心化网络可以达到的速度和成本难以满足更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之需。

从1987年,计算机从年销量2000万左右到2018年全球联网的智能设备已经超过全球总人口数量,预计在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千亿级别。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它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智能设备的增长规模和速度非常强悍。目前的移动网络还能应对的了十亿级别的互联设备,但随着未来介入互联网的智能设备的扩大中心化的成本无法估算,而且运算速度也会显著下降。所以由此看来,中心化的网络不能满足未来物联网的需求。

3、后互联网时代,用户之间难以建立基本信任,安全隐私存在忧患。

随着斯诺登泄密事件的曝光,以及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花样百出的互联网案件,网络中用户之间很难建立信任,用户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也缺乏足够的信任。

再者,随着物联网规模的扩大,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设备、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信任的形成与维系,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基于以上这些问题,区块链技术无疑是能够有效针对物联网现存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一种去中心化的,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这种模式:

既不要依赖于点对点的绝对信任;
能提供安全的数据分布式共享和可拓展的设备协调方式;
设备之间不再需要一个集中的服务器充当中介的角色,仲裁机构也将随之消失;
解决机器之间的互信问题。

具体来说,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组织架构的意义,在于物联网中数以亿计的智能设备之间,可以建立低成本、点对点的直接的沟通桥梁。整个的沟通过程,不需要建立在设备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样的组织架构能够通过区块链以分布的方式共享各个设备获取到的数据,来寻求设备与云端之间用长连接管理并且是可拓展的一个协调方式,来应对规模和集群扩大为物料网系统可用性带来的挑战。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解决了物联网设备之间互信的问题,可以经过适当的授权,让智能设备有权自主执行一些智能合约,来完成支付、交易等一些行为。甚至与其他设备进行物物交换。从这个角度来看,原本普通的设备实现了自我维护,自我服务。

物联网中的每一个智能设备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体来运作。它与其他设备共享资源和能力,在这种模式下,智能设备也可以一个非常低的成本来合理的贡献运算周期、网络带宽、电力等一些资源。

四、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方面的应用

1、区块链可以提高透明度,并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风险。

区块链助推供应链上的数据更加透明,区块链技术也可以有效的对供应链上的企业交易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可以建立一个分散式的不可更改的交易记录。它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有效的降低获取信息数据的时间成本。

像沃尔玛,是目前利用区块链技术对供应链进行管理的先驱者。沃尔玛作为零售行业的巨头,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为此它不仅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食品安全中心,还联合清华大学和IBM,采用区块链技术对食品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全程追踪。对运输到各个商店的数以万计的商品进行产品追踪。因为它可以将供应链上的养殖场,肉质加工厂,物流等各环节都加入到联盟链中,来实现全面的实时追踪。主要追踪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存储直到消费者手中等所有供应链环节,这样就能全面掌控食品安全,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区块链中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并快速的做出反应。比如说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很快的来追踪食品的供应链,快速进行应对,有效的减少企业的损失。

2、区块链可以打通信息孤岛,并链接数字信息构建智慧供应链。

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有效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来确保供应链上的大数据安全性、有效性、信任性。可以有效的打通供应链上的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物料、销售、监管等信息割裂的情况。它是建立基于大数据信用的供应链信息交易平台。

基于这些优势,利用区块链技术供应链可以变的更加的简单、更加的透明。

五、区块链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版权保护

区块链技术凭借自身无法篡改,容易查询等特点获得了一席之地。成为很多机构研究的一个方向。

比如在期刊上发表一些学术论文,需要与学术期刊签订协议,不仅要把版权给出版商,还需要支付额外的版权费。而期刊刊登了论文之后,在卖给论文的数据库公司,由数据库公司再公开给全社会。如果作者作为读者,要在数据库查阅自己的论文并下载下来还需要在另外付费。姑且不论期刊在收录作者论文时种种的不合理,以及给学者评价机制造成不良的后果。至少这种论文的分发模式,不仅对作者创造论文的积极性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严重的制约了优秀的成果,更为广泛的传播。

而区块链的出现,因为去中心化以及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我们的内容分发公链Ulord,当然他不仅仅是解决文本类内容,同样在视频、音乐、图片等各类数字资源上面都可以在区块链上获得应用。

注:本文是天宇参加Ulord黄埔一期第三课的学习笔记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