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牵马的女生

70年前的一部电影

牵马的女生  · 简书  ·  · 2019-10-14 15:08

1950年  黑泽明【Akira Kurosawa】


一故事背景

一名武士牵着马带着娇妻路过深林,被强盗瞥见娇妻容貌,强盗生起淫心。强盗以卖剑为由,骗武士进入深林深处。强盗捆绑武士后,回到河边将娇妻带到武士面前,将她占有。

最后,武士死了。然而武士真正死亡的原因在四个人口中有四个版本。

二故事主线

根据强盗,娇妻,武士,还有柴夫的口供,四个人四种版本的案情故事展示了不同人物的心理。

三故事进程

强盗:占有了娇妻后,强盗正准备离开,娇妻乞求他杀了她的丈夫武士,娇妻只能在两个占有过她的男人中选择。于是,强盗和武士进行了23个回合,终于把武士杀了。而那个娇妻却逃走了。

娇妻:强盗奸污了娇妻后,大笑离去,留下了受辱的娇妻和被绑的武士。当娇妻强忍泪水扑到武士丈夫身边时,才察觉丈夫盯着她的眼神是那么的冷漠,犹如一把刀杀人的剑。娇妻神志错乱,说自己后来昏迷了,并忘记如何离开森林。

武士:强盗带着被他玷污的娇妻离开时,娇妻突然指着武士说:“杀了他”。强盗却反向把娇妻踩在地上,指着地上的女人问武士:“你是想杀了她还是放了她?”武士被问两次依旧不答。正当强盗上前逼问时,娇妻逃走,强盗追。数个小时后,强盗回来解绑武士,便离去。武士松绑后,拿起匕首自杀。【武士既然死了,以他的角度是如何讲述这个过程的呢?衙门的人找来了巫女,召唤回武士,武士借巫女之身说的。】

柴夫:【他是意料之外的意外。在衙门作证时,他说他是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在他砍柴的路上,从发现一顶女人帽开始。结果,在影片的最后,他才说出武士死亡的真相】强盗跪在地上乞求娇妻原谅并希望她能答应做他的妻子。可是,娇妻这时开始作起来了。她松开了绑着武士的绳索,意在让强盗和武士决胜负。谁知道,武士竟然说:“我不想为了这种女人而冒生命危险。我情愿要我的马也不要她。”娇妻恼羞成怒,分别向武士和强盗嘲讽刺激。他们两就开始决斗起来。【这里有不一样,他们打斗的场面和强盗描述的打斗场面是不一样的,力量感差,而且强盗也是侥幸杀了武士。】强盗杀了武士后,想要带着娇妻走,娇妻却不愿意了。受了伤的强盗被娇妻逃走了。


这部影片就三个场景。是我见过最少场景的电影。第一个是案发现场森林,第二个是衙门【衙门官一个镜头都没有】,第三个是一个叫“罗生门”的地方。

武士之死是发生在三天前,三天后的柴夫和和尚【见过武士和娇妻】,一名路人在罗生门避雨,聊起了整个审判过程。

影片的最后,在柴夫,和尚和路人交谈中传来婴儿的哭泣。乞丐抢走了包裹在婴儿身上的衣物。被柴夫骂,乞丐也不傻,道出了柴夫在衙门作证时说慌的真相——柴夫拿走了那边镶有珍珠的匕首。

柴夫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选择领养这个被人遗弃的婴儿。

这是一部黑白电影。看到剧作家是黑泽明,我还是选择看下去。三个场景,通过不同人的口述将事情往前推移。整部片就三个场景,八个人。可是,还是成为经典之作。

黑泽明的价值观与对人性的观察和体悟分别借和尚和乞丐之口说出。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和尚说“死人讲的话不可能是假的。”然而,武士死后在巫女身上陈述事情的原委时还是选择保护自己的自尊而包庇强盗杀他之罪。我想,在黑泽明看来,人性是宁愿死也不愿放弃自尊。最后,他让和尚说出:“是你让我有了相信人类的信心。”这是一种期望吧。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里表述那样,经典的电影是注重讲故事的表现形式,而非高科技。即使这部电影是黑白,场景只有三个,演员只有八个,也依旧能成为经典。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