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琴wq70
我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王琴wq70

《终身成长》与年龄无关……

王琴wq70  · 简书  ·  · 2019-01-29 07:54

今早重新收听樊登老师讲的《终身成长》这本书,作者是[美]卡罗尔·德韦克,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赞誉,著作《自我理论:动机、人格和发展的角色》被世界教育协会评选为年度好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了这本书,自己感受最深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停步不前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转变了思维模式。这本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让我们找到自己恐惧、苦恼和失败的原因。同时,它将帮助我们突破这些阻碍,获得成长,达成目标。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一、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2.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让我知道了这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1.对自身评价的准确度不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非好即坏,所以难免失真。他们的评估结果,有些被夸大,有些很模糊。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养,所以对自己的现有水平,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对成功的看法不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3.对失败的看法不同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败了,他就成了失败者。在这里,他们的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成了一种身份。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还能从中学习和受益。有如今年解读的第一本书《反脆弱》所说,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4.对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说明你不擅长做这件事。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觉得,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们欣赏天赋,更崇尚努力。5.脑波不同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室,两种思维模式的人进行了一项测试。他们在回答问题,并得到反馈时,脑波显示出不同的反映。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有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答案的对错上,他们对帮助学习的信息没有兴趣。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高度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二、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1.固定型思维模式限制人的成就,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屑于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把他人当成审判者而不是同伴。这将阻碍他们取得成就和获得成长。2.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取得成就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同伴学习。这将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取得成绩。

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像吸尘器一样,试图背下所有东西。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注重学习方法,善于寻找学习规律,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了一个案例:加菲尔德高中的差生逆袭。加菲尔德高中,是洛杉矶的一所低收入学校,大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它被认为是当地最差的高中之一。这里的学生拒绝学习,老师也无可奈何。杰米·埃斯卡兰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开始教这些孩子大学水平的微积分。运用成长型思维,他总是思考怎么去教、怎样才能教得最好,而不是关注自己会不会教、他们能不能学会。

我是一名老师,更有感触:记住樊老师说的:“我应该怎么去教他们,以及他们怎样才能学得最好,而不是他们能学会吗?后来,他不仅教会了这些学生微积分,还让他们在全国数学考试中取得了领先成绩。这一事迹,便是电影《为人师表》的原型。你会发现奇迹是有成长型心态的人,一个人能够做到做到的事情,别人能够做到,那么其他的人就一定能够做到!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也是教师学习的地方”。

三老师教育学生的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营造一种充满评判色彩的学习氛围。他们会根据学生一开始的表现,判定哪个聪明,哪个笨。接着,他们就轻易放弃那些“笨”学生。这些老师认为“笨”学生不是自己的责任,他们无法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没有评判的学习氛围。他们注重怎么教会学生,而不是刻板地评判学生。他们致力于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自学和思考。就算学生当下水平不足,他们也会指导学生如何缩小差距。书中讲了一个案例:拒绝学习的盖瑞变了。盖瑞不爱学习、撕作业、经常不上课。有一次,老师柯林斯让他到黑板上解题。盖瑞粗暴地拒绝解答。但这位老师没有放弃盖瑞,而是引导他尝试解答、发挥潜能。渐渐地,盖瑞从不爱学习的“坏”学生,变成了在课堂上的积极分子。他还爱上了写作,而且表现十分出色。

四、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研究表明,如果老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他们会更相信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通过听书,我们知道改变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改变是痛苦的,就像我们听过的猴子想便成人的故事。我们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但正如作者所说,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何况,你我都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是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