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Nicole林小白
前电视台记者/齐鲁壹点专栏作者/TEDx讲者 已出版《每天多出一小时》 微信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ID:living4ever) 微博:Nicole林小白 文章首发于“林小白的漫天谈地”公众号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今天看啥  ›  专栏  ›  Nicole林小白

我见过凌晨两三点的天,但也曾晚上10点入眠

Nicole林小白  · 简书  ·  · 2017-12-29 07:35

文/林小白

01

“你真的太拼了。”这一两年,越来越多人对我这么说。不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在高铁上,甚至在医院里,只要我有不被打扰的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就会拿出蓝牙键盘开始写东西。

但慢慢地我就发现好像有点不对劲,大家好像会习惯性地把我塑造成“励志girl”的形象。比如跟我合作的平台就会反复强调我在8小时外,写了xx万字,出了一本书,翻译了几本原著等等。然后,我MPA的同学会在深夜给我发微信,问我写完文章了没?忙完了没?

误会更深的是我的相亲对象,大概是介绍人顺带提过我做成的一些小成绩,这让他们不自觉地把我想象成365天每天醒着的时候都在工作的人。这让我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也正因如此,我才突然明白那些被众人推崇的“哈佛凌晨的四点半”以及科比的“你知道洛杉矶早晨四点半的样子吗”是怎么来的了。

兴许哈佛人真的很用功,科比真的训练很刻苦,但是他们可能不是日日如此。

就好比我自己,我也曾整理讲课素材,剪辑视频到凌晨2点;也曾赶稿子赶得顾不上吃晚饭;也曾连续半个月每天写5000字。但是,我也曾一整天葛优瘫在家里,看美剧看得停不下来;也曾和朋友活力满满地逛逛逛、买买买;也曾睡到日上三竿后想今天我要怎么消磨时间呢。

我是见过凌晨两三点的天,但别忘了,我也曾在晚上10点入眠。

02

有段时间,我发现这种“怕就怕别人比你更努力”的论调与例子满天飞,大家都借此激励自己要努力、向上。上进是好事,但觉得自己也要这样才称得上努力,那就不太对了。

我在上大学之前,这种励志到变态的例子没少听。一回,小学班主任在课上表扬了一位学习成绩优异的男同学,说他在发高烧的情况下,还在家里背书、做题到深夜,他的妈妈想让他去休息,男同学执意不肯,无奈之下,他的妈妈只好打电话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劝劝孩子别那么拼命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男同学的“英雄事迹”老被不同的老师提到,甚至还在家长会上说了。这个让很多同学都很崩溃。因为家长也开始跟他们说“你瞧瞧人家是怎样才有好成绩的!生病了还坚持学习!”

但同时,这位男同学也很困扰,因为他说,他那天之所以会那么拼命,是为了赶紧把那周的任务完成,这样他周末两天就可以和一帮哥们儿去溜冰、玩游戏了。而在他的印象里,这应该是他最拼的一次,也是鲜少的一次。

实际上,这样的“树立榜样、宣传学习”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很用功但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的同学来说。这类人往往不是输在努力上,而是输在了学习方法上。但老师家长一鼓吹,他们可能会把问题归结为“我还不够努力”,然后继续用错误的方式努力,发现自己没有提升后,开始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个“笨孩子”,反而愈加沮丧。

03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神话极致努力的结果呢?我就来“阴谋论”一把吧。老师家长鼓吹努力的意义,是担心孩子不用功学习,天天想着玩儿;而“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哈佛的凌晨四点半”则是为了弱化一些天生的差距,例如阶级差距、资源差距,让你觉得这是个单一动因影响的社会,你努力就可以改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么说可能过于悲观,也可能有人并不认同。但我认为认清现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现实就是盲目的努力根本行不通,你需要聪明地努力。

古典老师在《跃迁》里提到,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既懂得持续的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外力来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比如7、8年前,做互联网就比做传统行业容易跳出来,而去BAT三巨头公司,也比去其它互联网公司更容易跳出来。同样一份极致的努力,所处行业不同,所在公司不同,所有资源不同,那就天差地别了。

只强调让自己成为“看过凌晨四点半”天空的人,你收获的自我感动可能大于实际成果。这种战术上的懒惰和战略上的勤奋,并非是我们推崇的。

也就是说,只有方向明确的努力才有意义,才会有显著的效果。而极致的努力也并非必须项,你没必要逼迫自己日日如此。

凌晨三四点的天空,偶尔看看就好了,每天都看,你是要去占星吗?

—END—

相关内容分享:

生活再艰难,你也有选择的权利

你可以有遗憾,但最好别后悔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发送简信联系联系我的经纪人South_Lin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正过着白天写公文、晚上写故事的生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