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发了芽开了花

孩子,感谢你陪我成长的第二十二天!

发了芽开了花  · 简书  ·  · 2019-01-18 08:01
儿子说再不去博物馆看《江口沉银》展览就要结束啦!一定要趁着寒假去看看张献忠的沉银宝藏到底有多少,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宝藏会沉入水底。还有那句“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很高兴孩子能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所以绝不能错过一个满足孩子好奇心以及学到知识的大好机会。好奇心是孩子求知的内在动力,它能激发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从而让他们透过事物的表层寻找其成因,学习到深层的知识,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但是家长真的做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了吗?

孩子一开始提问的时候,家长可能都有耐心回答,但在孩子的一万个为什么的一再追问下,许多家长就失去了耐心,变得烦躁,甚至还会斥责孩子哪那么多不切实际的问题。

许多家长之所以会犯类似的错误,首先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好奇心的重要性。当孩子在追问“这是什么”的浅显问题时,家长尚且愿意应付;一旦当孩子追究“为什么”的深层原因时,家长就失去了耐心。“为什么”不仅是对父母知识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家长耐心的考验。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问题只是敷衍了事,一旦孩子追根问底,就会急躁失控,无理地回应孩子:“烦不烦,就你话多,哪来那么多问题?”另外,孩子所问的许多问题在家长眼里都是约定俗成的常识,甚至会训斥孩子:“这种问题还用问,你是不是脑子有毛病?”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敢问、不去问,他们好奇的天性就这样被家长早早地扼杀了。

许多孩子好奇、好问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的原因也在于此。

那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提问和好奇心呢?

孩子的提问存在两个阶段。在“这是什么”阶段,孩子问的是表层知识,相对容易回答。当进入“为什么”阶段后,孩子问的是深层原因,通常较难回答。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否则在孩子的刨根问底之下,很容易失去耐心。

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常识性问题,家长应耐心解释,别轻易地批评指责孩子。否则,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孩子好奇的天性。

家长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发现孩子听不懂,就要及时调整策略,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作答。

开动我们的大脑,尽量对孩子的问题给予直观的讲解或实验,这样容易让孩子理解。

“你这个提议太棒了,我们今天就去,你还有什么提议呢?”我问道。儿子转动大眼睛说:“我们可以绿色出行,坐地铁转公交,即环保又可以积累步数。积累了一定的步数就可以捐赠,第二天还能领绿色能量,还可以在蚂蚁森林种树。简直是一举多得啊!”

你看,当你给予孩子肯定和支持的时候,他(她)的想法被激发,各种点子不断冒出来。所以一定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哦!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