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梅花开在春天

主流文化、故事与自我认同(第二章 第二节)

梅花开在春天  · 简书  ·  · 2019-10-29 22:55

主流文化、故事与自我认同(1)

任何构成糟糕事情的他人评价,都是政治制度、社会体制、权利在建构过程中所起的积淀作用。而这种过程让人们更加符合真理和永恒的、普遍使用的道德规范。比如,对孩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叙事治疗,就是讲述不一样的故事。那原本的故事有什么问题吗?原本的故事: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框架下,一般来访者都不是讲高兴的故事,而是比较苦恼和困惑的故事,我们把它叫做问题故事。这个故事被社会文化浸染了,因此,主流文化影响了这个故事的味道,这个故事的味道影响了一个人的自我认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框架下,任何构成糟糕事情的他人评价,都是政治制度、社会体制、权力在建构过程中所起的积淀作用。而这个过程让人们更加符合真理和永恒的、普遍使用的道德规范。

整体上,任何一个心理治疗的理论流派都不会支持非正义的世界,这是它的理论架构。“任何一个糟糕事情的他人评价”,指的是那些让我们不开心的、痛苦的、伤痛的故事。那这个故事之所以有这样的伤痛、痛苦,这种他人的评价,其实是一个个体在社会化的历程中,文化、规范、伦理,对每个人的影响,从一个社会规范到变成一个人超我的过程,这是一个社会教化的过程。用精神分析理论来说,是一个人在社会里形成超我的过程,一个人有了超我就有了社会属性,他就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人。

比如说,香蕉人,大家都熟悉橡胶人讲的是在美国生活的华裔,他们的生理呈现跟我们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的思维习惯、看事情的角度 跟我们很不相同。

这个东西怎么来的呢?是一个社会教化的结果,是我们把社会规范变成超我的这样一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社会的教化或者规范,其实都是希望这个社会中的个体成为这个社会的合格的人,或者是打下社会烙印的人。但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压抑了某些人 某一部分的自我评价 或者是自我认同呢?

比如:在自然界,百花齐发,百花争艳。牡丹花很大、很漂亮,傲然开放;狗尾巴草很小、也不漂亮,傲然挺立。但是,牡丹花不因为自己又大又漂亮就更骄傲;狗尾巴草也不因为自己又小又卑微而觉得自己不应该存在。他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形成了万物同在的这样一个自然生态(社会环境),因为没有人评价。

但是,人类社会就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全中国的孩子有一个工笔:叫别人家的孩子。中国的主流文化,对一个孩子的最好的启示,就是这个孩子学习好、有礼貌、乖巧、懂事,什么都好,还能帮大人干活,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这样的孩子。不能成为这样孩子的孩子,当他带着“不够优秀、不够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的很多潜能都可能被压制了。所以,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取决于这个故事、这个社会文化对人们的期待。

所以各位同学,我们能看到自我认同,实际来自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自这个故事的味道、来自主流文化的影响。这样一个视角,是后现代观点,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第三个发展方向。




主流文化、故事与自我认同(2)

叙事治疗认为,个体的问题作为被压制的叙事 是受文化影响的。叙事治疗帮助来访者 用较期待的故事 去替换被压制的问题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