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胡喜平

论一个国王的失败——《麦克白》感悟3

胡喜平  · 简书  ·  · 2018-07-12 21:16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过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的人,一定会为剧中忠厚宽容的国王邓肯惋惜,哀叹他死于自己的至亲之手。可是,看完整部作品,我不由得陷入了思索。先是考特爵士勾结挪威军队背叛,又有麦克白成为考特爵士后弑杀国王。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因为敌人的野心吗?邓肯国王自己就没有过错吗?这么好的国王为什么还可以惨遭暗杀呢?让我来分析一下吧!


1、轻信,让邓肯入彀

其实邓肯算不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甚至不如麦克白夫人。从小在宫廷中长大的他,难道就没有一点戒备之心吗?要知道生于皇室,即使是亲兄妹都要防备,更何况只是表兄弟。看重麦克白的功劳,给他赏赐就够了,何必要让自己身陷险境?看看中国古代的君主,轻易不离开自己的皇宫,即使离开也会留下太子监国。如果邓肯早做准备,即使他被杀,他的儿子也可以立刻登基,又怎会给麦克白机会?

2、荣宠,让对手野心滋长

我们看到,两个考特爵士先后背叛国王,为什么吗?是这个爵位被诅咒了吗?不是的,是因为这个爵位实在是高,仅仅一人之下,而在万人之上。所以得到这个爵位的人,往往不会满足,得到的越多,野心膨胀得越剧烈。所以想着取而代之的念头自然迭起。这让我想起了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和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虽然他们的行为让人鄙薄,但是他们是真正的政治家,至少为自己的子孙们顺利继位打下了保障。

3、缺少制衡,让一只独大

邓肯在政治角度的另一个失败,就是让麦克白一家独大。诚然一个国王不必是最会打仗的,可是国家中至少要有几个能够打仗的将军吧?分权而制,那么即使麦克白的野心再大,也只能叹息自己的时运不济了。

一个合格的国王,不仅仅要宽厚大度,还应该有足够的政治智慧。而邓肯之所以出场没多久被暗杀,就是因为他只是一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好国王。幸好他的儿子马尔康比他要机智多了,或许是磨难生智慧吧!在面对来意不明的麦克德夫的怂恿,马尔康百般推脱,拼命地贬低自己。在终于确认麦克德夫不是奸细后,他才表露出自己的真实愿望。

幸而邓肯有个好儿子,幸而麦克白只是一个残暴的武夫,否则这天下是谁的还不一定呢!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麦克白》

日更82天,读书感悟15篇,书评5篇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