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书图墨路

闲谈摄影

书图墨路  · 简书  ·  · 2022-02-04 17:47

摄影是一门艺术。

这是对摄影的一个归属,于我,它只是一个纯粹的爱好,是我的另一双眼睛,把生活中的一部分美好与人分享的眼睛。

和所有艺术一样,摄影停留在最自我和最纯粹的时候最好。

艺术是相通的,学好一门艺术可以触类旁通。绘画和摄影有很多地方互相融合,例如:角度、色彩、物体的形态、光的明暗面。但照片不是画,看起来像画就谈不上是一张好的照片。拍摄时可以融入画意,让照片富有诗意。

不少文艺青年喜欢民国味,而民国味只是属于那个时期特有的烙印,是一种无法模仿,也很难找回的东西。我不刻意去拍摄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不破坏所拍摄事物原有的面貌,不去改变它。我一看到想要拍摄的画面,脑海就会自动呈现出对照片的构图,人物风景的形状位置以及光线色彩的搭配。好的作品是拍摄者内心真实的写照,你看到什么,你拍下来的自然也是什么。

还是前面那句话,最自我最纯粹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有些摄友,在翻看以往的照片时,居然自己都不认得有些严重“失真”的照片是何时何地拍摄的。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为我认为,一张照片应该是拍摄之前先映入拍摄者的脑海,后映入传感器的,应该有绝对的先知先觉,而不是拍好以在浏览的时候大吃一惊的感觉,这是一种撞大运的心态,抱有这种心态就是缺乏技术上的运筹帷幄,是难以出好片的。知道为什么入门级单反数码相机大多数都没有肩屏,而到了中端以上才有此设计么?因为中端以上设备默认针对使用人群不一样。当你拍照不用频频低头看屏幕拍摄效果或者参数的时候,这相机就为你所用。其实,拍完一张照片,你真心没必要预览,一切都应该在你的计划当中。低头预览浪费时间且对已拍的照片做不了任何改变。因此,既然不用看预览,对于观看参数的调整是不是看肩屏更方便呢?关闭屏幕使用肩屏,省时省电!

我常常会被生活中细微的事物感动,我也喜欢拍摄很少有人注意的微小的事物。譬如拍摄一个角落的蜘蛛网,在华灯初上的桥墩处,蹲下来透过蜘蛛网可以看到大半个湖面和一栋栋居民楼。夜景本是“冷”的,添上蜜黄的色调,便有了“热”,从而“冷”与“热”互相结合。这样的画面呈朦胧感,湖水看起来像是陆地,有了质感。蜘蛛网还象征着无形的束缚着我们的力量,有时突破这层力量去看世界岂不是更好呢?

拍摄不一定要拍美的事物,有一句话说得好“丑到极处便是美”。 丑的事物不一定就是丑的,美的事物也不见得一定美。我喜欢用摄影记录生活,为朋友拍照,也许他们不是那么美。我会根据他身上的特质来拍摄他,拍很多张,总会有几张能敏锐地捕捉到他最显著的特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肖像摄影中,一个人的眼神极为重要。光源最好是自然光,这样的眼神自然而柔和。我们经常看到的摄影爱好者,很大一部分热衷于美女拍摄,大量的美女照片,除了性感就是媚眼,再无其他。试想一下,如果把片中的美女扣除,换上一位相貌平平的女子,你觉得还能看么?如果照片依然很美,那就是你拍摄的功劳,否则那只能算是美女她妈的功劳了。

很多时候,摄影也是一个过程的享受。记得有一次在温州白鹿州公园,看到西下的夕阳,那是一轮红火的大圆盘,天空异常的晴朗,西边那一抹红霞把天山镶接成一体。我举起相机,无奈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这时候我看到两三里外的巽山塔,想那一定是个绝佳的拍摄地。

当我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跑完两三里路,登上巽山,爬上古塔的时候,那轮火红的大圆盘已经隐于山后了,红霞也已随之散尽。那种遗憾,真是不言而喻。坐在塔层里久久不愿离去,想来人生的憾事本就很多,小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清澈明亮的天空、如镜的夕阳晚霞,现如今实属难得一见了。好在今天有幸目睹,并且跑了这么远的路,爬了这么高的山,流了如此多的汗,权当热身运动。这种感慨和顿悟,是照片无法表达的,或许比拍到一张完美的夕阳照片更有养份。

拍摄需要摄影师真实情感的流露和对意境的把握,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改变,简单就美。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