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乐饮流霞

走,看陵墓去(上)

乐饮流霞  · 简书  ·  · 2018-12-24 23:45

这个标题很有点像墓地经纪人的口气,不过,确实是这次出行的经历。

还说自己甚少故地重游,结果很快就第二次去了西安。但这次从机场出来,没有直接去西安城,而是去了咸阳,因为想先去看看乾陵。

陕西盛产帝王及其陵墓,从上古的黄帝开始,直至唐朝,先后有数十座帝陵都在这片土地上。乾陵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座,因为它是唯一的两位皇帝双葬墓,里面葬着大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武则天,而且它也是唐十八座皇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

从咸阳去乾陵比从西安去稍近点,但也得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门票颇贵,而且比较坑,因为除了主陵外,还开放了三座陪葬墓,但相互之间离得不近,需要乘坐电瓶车往返,电瓶车得另外收费,于是我们直接以同样价格包了辆出租,一路随行,省点事。

先去的是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李重润是中宗李显的嫡长子,武则天的亲孙子,但后来私议武后及其面首的内帏之事,激怒了他奶奶,被杖击而死,年仅十九岁,尚未选妃,于是后来墓葬时给他配了冥婚,所以在其棺椁内发现男女两具尸骨。墓园不大,基本就是一个放了一点点墓中文物的陈列室外加一个通向墓室的长长的墓道而已,走在那条墓道中,有点阴凉,在离墓室十几米处抬头还可看见盗洞。


然后去的是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也是在这里。永泰公主李仙蕙是李重润的妹妹,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李重润墓也是如此,号墓为陵(中国自古只有皇帝墓穴才能称之为“陵”),目的当是为了强调李家的皇室正统,以突出武后夺权的名不正言不顺。她的死因有几种说法,史书上说是和李重润连罪而死,墓志铭上说是难产而死,皇室儿女,不得善终,也算常见,何况是宫廷斗争形势严峻的武周时代。她的墓室与懿德太子墓如出一辙,连盗洞位置都差不多,不得不佩服摸金校尉们的专业水平。

乾陵博物馆的馆名是郭沫若题写,馆内有专厅陈述武后的种种事迹,有的颇为有趣,比如现在账目往来中常用的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竟然是武后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反贪,因为可以防止涂改,而这几个字也确实发挥了作用,成为千年来最有用的汉字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武后的功劳堪比仓颉啊。

在乾陵博物馆出门左侧有个仿建的乾陵地宫,因为乾陵至今未被开掘,所以都是凭想象造的,堪称简陋。只是看到有一室专门做成和《兰亭集序》有关,觉得颇为奇怪,那应该和唐太宗关系比较大些才对,谁都知道,《兰亭集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至爱,萧翼计赚兰亭的故事自古流传,李世民遗诏内也要求把此物随葬。后来回家查资料,才明白原委,早在五代时,唐太宗的昭陵就被一个叫温韬的节度使盗掘一空,他还把所盗的物品列了清单,可惜其中并无《兰亭集序》,于是大家就怀疑当时此物并没有被随葬,而是被太子李治调换了,然后被陪葬到李治的墓中,而乾陵是至今唯一尚未被盗掘的唐帝陵,且此贴真迹千年来从未现世,更是给这种猜想很大的佐证。当然真相如何,只有开了乾陵的那天才知道了。

又去了第三座陪葬墓章怀太子墓,章怀太子李贤是李治和武则天之子,是真正被立为过太子的(李重润是死后数年李显复位后才追赠为太子),是个有才华的人,他注释的《后汉书》被史家称为“章怀注”,可惜最后还是因为母后男人的缘故被杀死(武后宠臣明崇俨被盗贼所杀,查无果,武后怀疑是太子指使,一怒之下把他贬为庶人,数年之后又逼死了他。而这个明崇俨,野史逸闻中和武后各种暧昧,小时候看的香港电视剧《武则天》中则根本就是武后的情人)。和前两座光秃秃的墓园不同,这里还残留了两座阙楼的遗迹以及两只守卫神道的石羊。

最后去的是乾陵的主陵,长长的神道两侧,石狮石人石马安静地守护着他们的两位皇上,尤为有趣的居然还有两只浮雕的鸵鸟,可见当时丝绸之路有多繁荣,这种非洲特有的动物在大唐都能够见到了。

神道尽头左右分别是述圣记碑和无字碑。述圣记碑是武则天亲自撰文,中宗李显书丹,记述高宗李治文治武功的功德碑,据说这座碑开了帝王陵墓前树碑立传的先河,此前的中国是没有这个传统的。无字碑就更传奇了,这座高达七米多重达百吨的石碑是为武则天立的,但是却空无一字(后世人加上去的不算),有说是武则天觉得自己功业旷古绝今非文字所能描述,有说是武则天夺了李唐的天下心中有愧而不好意思夸耀自己,还有说是武则天特意把功过留给后人评说,不论何种说法,都在证明武后绝非常人。


两座碑后是重修的阙楼,阙楼后齐排恭立了61尊石像,号“六十一蕃臣像”,是当时大唐王朝属下蕃国的国王王子等,果然天朝雄威!可惜,所有石像都无头,关于头的去向,却又众说纷纭了,有说是蕃国后人来此看到先祖居然在替唐朝皇帝守陵,觉得有辱先祖,于是用计(或用强)砸掉的,有说是关中大地震震掉的,有说是逢灾年,当地百姓以为是这些石像作祟而砍了他们的头……考古还真是件有趣的事。

再往前走,就是陵寝本体,唐朝的陵墓是依山为陵,整个陵墓在这座叫梁山的山体里,山也不太高,就走上去看看。在半山腰一条小道旁,当地老乡说那里就是墓道入口,但从外观一点看不出来,说是已经封上了。话说乾陵在历史上曾被多次盗掘,但无一得手,最早是那个“我开花后百花杀”的黄巢,带领几十万农民军杀到了长安城,听说梁山有宝,带大军来挖,挖出了深达四十米的“黄巢沟”也没能找到墓穴;后来前文说的那个温韬,把周围17座唐帝陵都掘遍了,但是在掘乾陵时“不可近,近之则有风雨”,天之异象阻挡了他,不敢再来;到了近代,死守台儿庄而出名的孙连仲带部队也来挖过,动用了现代的枪炮炸药,还是没能找到墓道入口。至于老乡说的那个入口,是当地村民炸山取石料时偶然发现的,但由于现代考古技术水平所限,不敢贸然打开,便没再继续发掘。

站在梁山顶上,极目望去,方圆十数里内此山是最高的,而曾经万人之上的两位皇帝就在我脚下,这份感受有点特别,荣耀身前事,衰枯身后骨,人生一世和草生一秋其实没什么本质差别。


参观完了乾陵,第二天去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和乾陵一样,它也有个博物馆,同样不在主陵的位置,而是在陪葬墓霍去病墓旁。

这个园区就建得比较商业了,除了博物馆外,有假山、池塘,还有水上餐厅、编钟表演馆等,在霍去病墓的封土堆顶上还建了亭子供游人观景,从北坡下去有块石头上有三个小坑,号称“三窝神石”,有人在引导游人往里面投硬币祈福,下到底更有块石头叫“去病石”,交了钱踩上去说是可以祛病,把霍将军的名字都利用上了,真是……

霍去病墓也是早就被盗掘过的了,所剩余的文物除了博物馆中的小部分之外,最多的就是那些笨重的石雕,著名的“马踏匈奴”在墓碑的侧面,经过了两千年的岁月,腐蚀已经比较严重,但可以看出雕工还是比较细致的。在两侧的走廊里,还有马、牛、熊、鱼、蛙等等。想想当初陪葬的各种金银细软珍宝奇玩,最后却只有这些粗笨的石疙瘩能够长久地陪伴着它的主人,造化弄人啊,不,造化弄坟。


在霍去病墓地东侧的是金日磾墓(日磾居然念mìdī,若不是旁边有注音,我还以为他是金三胖家亲戚哩,记得梁羽生书中也有这号人物,还是个高手,那里应该不念这个音吧),那是被霍去病击败并俘虏的匈奴休屠王的王子,他一生的经历也算不凡,堂堂王子,年仅14岁就被俘,进宫当了一名马夫,因汉武帝好马,而他养马养得好,又忠心耿耿,获得青睐,然后一路向上爬,最后官至光禄大夫、车骑将军,并且成为武帝临终前的托孤重臣,他家也在大汉朝传了七世荣光而不衰。比起来砸乾陵蕃臣像的那些藩国后人,他这算是数典忘祖还是识时务?

霍去病墓旁不远就是卫青墓,但是不在园内,要走出墓园,从院墙旁边一条僻静的小路,穿过几个农家果园后才可以去到,中途有村人自建的一座祭拜卫青的小庙看上去也荒置了许久,霍去病墓前还有人献的鲜花,卫青墓却只有一面墓碑和封土堆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估计甚少有人去到。同样是一代名将,待遇相差竟如此之大!实在令人不解。

从卫青墓回头到博物馆门前,因为既没出租也没公交,只能搭乘三轮摩托去茂陵主陵。这里除了设了扇门要验票之外,荒凉程度堪比卫青墓。修筑茂陵时正是大汉国力最盛之时,前后花了53年,每年动用国家赋税的三分之一,是整个大汉朝规模最大的陵墓,武帝入葬时,陪葬品多到连地宫都埋不下的地步。而此时,除了那两块墓碑,陪伴这纵横天下的汉武大帝的就只有封土堆上尚显葱茏的翠柏了。虽然烈日正当头,但看着这空荡荡的一片山野,油然生起“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悲凉之感。


从茂陵离开,咸阳古道,音尘不绝,直接去了西安城里,住在最热闹的鼓楼附近。可吃的太多,反而无从选择,架不住促销小妹的热情,去了家新开的火锅店,居然吃到了平生最辣的一次火锅,比在四川吃的还辣。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