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琢爱舟
连载《美好婚恋价值观》《两性》《育儿》 专题《TED演讲》 ……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今天看啥  ›  专栏  ›  琢爱舟

婆媳关系没那么复杂,但也绝不简单

琢爱舟  · 简书  ·  · 2018-06-09 13:35

1

闺蜜Q给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她跟先生是发小,跟婆婆虽然不是很熟,但是也经常见面。婆婆知道他们俩要结婚更是开心得不得了。买了高档小区里楼上楼下的房子,既离得近,又“互相不影响”。婆婆做好饭,招呼着他们到楼下吃;经常上来给他们收拾收拾家;计划着等到有了孩子,他们白天上班,孩子就送楼下的婆婆家。

这个故事交代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说,太完美了。我最初听到这里的时候,我真是不敢相信天下还有这种美事儿?!

夫妻恩爱,父母身体健康,任劳任怨,小俩口自己赚钱养家,不啃老,不折腾父母。怎么会有婆媳矛盾?难道是“不知足”?

闺蜜说,偶尔他跟先生想出去吃饭,过个二人世界,不向老两口汇报“一天的表现”,婆婆就会不高兴,说两个人乱花钱,想吃什么她给做。闺蜜一听,好吧我说我想吃肯德基,心中窃喜,老妈怎么会做肯德基,一定会同意他们出去吃的。谁知道,第二天下午还没下班,婆婆就给她打电话,说早点儿来家吃饭啊,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肯德基,还热乎着呢。她回家一看,婆婆真得买了一大桶。她这么随口一说,便吃了一个礼拜的肯德基,后来看了肯德基就想吐。

再说收拾家。年轻人起床不叠被,脏衣服成堆,没时间吸尘这都是常态。但是要是一样都没有机会干,那就不是常态了。老人家有他们家的钥匙,不用敲门,自己感觉他们不在家就可以开门进来。

那天他们俩的公司跟着国外休假,所以明明是中国的工作日,两口子还在家,正在床上温存着,就听婆婆进门,一顿叮当,边收拾边念叨,“我才收拾的,怎么又这么乱”。两口子硬生生不敢出声,悄悄爬起来把床铺好,躲到柜子里。老妈进房间一看,说了句“今天表现挺好”才走。

还有一次,她正在家洗澡,婆婆进来了,害得她差不点儿报警,以为家里进贼了。婆婆说,怕什么,有我在呢。

我记得我刚生孩子的时候,闺蜜知道我生的是男孩儿,马上告诉我,将来你做好准备跟他老婆抢儿子吧。

我当时觉得很可笑,为什么要抢,只要儿子过得幸福,夫妻恩爱,有个人帮我照顾他,有什么不好?

2

现实生活中,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种“婆媳”紧张的关系。因为我们跟公婆跟父母都不同住,而且是坐飞机一天才能到的距离。偶尔电话、视频气氛很融洽,每年我们都会到婆婆家到妈家住上几个礼拜,妈妈婆婆也都非常开心。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太理解为什么难处。

后来我在简书上看到一个课程——《聪明女人的婆媳相处之道》。这个课程把婆婆分成了7类:1、恋子型、2、精明强势性、3、敏感多疑型、4、偏疼偏爱型、5、粗枝大叶型、6、脾气暴躁型、7、贤妻良母型。针对婆婆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对症下药,见招拆招,让老公不再做鸵鸟,勇敢站在婆媳一线,成为双方交流沟通的桥梁。

我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难道父母不希望看见子女幸福?真有“情感博主”这么说哦。

3

生活教练Francesca Escoto(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2012/12/17/divorce-causes-5-ways-to-_n_2248026.html)在她的文章中写道,“配偶与姻亲的关系直接决定了能不能结婚,婚姻可以持续多久。一个与妻子的父母相处的男人是明智的——他结婚的机会增加了大约20%。而与丈夫父母相处的女性实际上离婚的可能性增加了约20%。”

这有点奇怪,很不合理,也不公平,但在进一步考虑之后似乎是对的。婚姻的早期阶段是最难的,因为这时新婚夫妇必须创造边界并开始与家人分开。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对女性来说更容易,因为她渴望开始新的家庭。然而,男人虽然身体上渴望与妻子生活,但心理上反对与家人,主要是他们的母亲创造界限。

打个比方,以前没结婚的时候,男孩儿跟妈妈出门都是男孩儿开车,妈妈坐在旁边。等到结婚以后,带着老婆出门,老婆应该坐哪儿?如果老婆坐前面,妈妈坐后面,那么岂不是老婆占了妈妈的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抢走儿子”的罪人,何况“妇道”、“孝道”的千古文化,老婆更是要为妈妈的愤怒、呐喊、自己的不懂事情负责。

Escoto说:“如果你是一个妻子,不会对婆婆不断的、最后一刻的要求说不,那就可能会逼着你的配偶跟你离婚。”总而言之,这种“缺乏界限”的事情,是子女不知独立,长辈不懂得尊重有关。

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个千古“难题”:妈妈和媳妇同时掉到水里,你应该先救谁?这个似乎被认为无解的问号,在现实生活中真得是难倒了很多人。

其实要说这个问题问得不好,是因为很多条件是未知的,妈妈会游泳吗?媳妇会游泳吗?关键的关键是男人会游泳吗?

要说这个问题问得好,那就是游泳是一项生存本领。男人、女人在结婚以前,可以自立门户、独立生存吗?还是非要依靠着家人的资助,或者家人非要依靠自己的资助?

而实际上,如果你的边界感足够强,是不会问出这种问题的,这种情况也不应该发生。汉语里有一个词叫“同舟共济”指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4

Z婆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自立门户,大儿子的老婆B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照顾孩子、做家务全都是大儿子做。二儿子两口子跟着公婆住,二儿子的老婆D人又漂亮又勤快,既赚钱,又做家务。但是偏偏这个婆婆就喜欢大儿媳。

一次D包好馒头做好菜,婆婆赶紧给B打电话,让她回家吃饭,就好像把B当闺女一样。D从来就没有受过这种待遇。回到家,不管多累,婆婆都像是换丫鬟一样,指使D做这做那。过年过节,B从来不回家帮忙,也不跟着大儿子一起回家过年。一般都是一家人把饭菜都做好了,打电话邀请她,她才姗姗来迟。婆婆也不生气,赶忙招待。D这个人,反应慢,一家人和和气气,她能忍就忍了,多干点儿活儿,真没当回事儿。

一天婆婆家来了朋友,两个人在屋里聊天。D在厨房做饭,屋里的婆婆和朋友的对话飘到了她耳朵里。朋友问婆婆:“你大儿媳还在电视台做主持人吗?” 婆婆笑着说:“那当然,真是我们家的福气,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又能干又漂亮。” 婆婆朋友说:“我觉得你们家俩儿媳都很好,你看看二儿媳多孝顺。”婆婆说:“是啊是啊,要是她也能像大儿媳妇那样风光,我该多有面子。我这俩儿子都是我精心栽培的,你看看老大的日子过得多好,老二到现在还要跟我住。”

D这才想起来,这么长时间以来,自己没给婆婆“争面子”,老人家嫌弃自己。她越想越气,家是过日子的,又不是用来显摆的。就算她没有大儿媳有名气,难道名气能当饭吃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Z婆婆家里同样适用。家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即便柴米油盐酱醋茶,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经济”,更不值得比较,但人们还是愿意把自己分成三六九等。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某城市高级干部的儿媳妇实名举报公公贪腐,证据确凿。当时我就在想,这婆家得居高临下到什么程度,儿媳才“大义灭亲”?

5

小E两口子结婚后,为了攒钱买房,也就跟公婆住到了一起。婆媳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公婆晚上很早就要睡觉,小两口还想看看电视。就算朋友聚会,小两口也都不敢在外面玩得很晚,早早地就回家了。每天婆婆会做好儿子爱吃的饭,等着他们来家吃饭。小两口偶尔放假出去玩,回来也知道给公婆带点儿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

照理说,在婆婆眼里这个儿媳妇也算是懂事儿的人。后来两口子攒够了钱,就搬了出去。刚开始的时候,一个礼拜回来一次,看望公婆,等到后来,时间就变得越来越长。公婆准备好了饭菜,也叫不来他们。没办法,公婆就经常过来看他们,每次公婆来,都希望帮小E做点儿什么,可是每次小E都觉得这是自己家,公婆没必要做什么,请了钟点工。

照理说这个边界感就算建立起来了。可是小E怀孕以后,这个边界又模糊了。婆婆经常来看她,不管她喜不喜欢,能不能吃下去,婆婆都希望看着小E吃完,有的时候,小E吃了又吐,心情很是不爽。老公跟婆婆提意见,婆婆觉得都是为了他们好,也就渐渐有了矛盾。等到孩子出生,婆婆更是忙里忙外,恨不得天天见到孙子,为此又特别希望两口子回家住。可是小E觉得那是她的孩子,她愿意自己照顾,还想辞职当全职妈妈,婆婆知道了之后,坚决不同意,找到儿子一顿长谈。

就在小E的老公左右为难的时候,他得知“婆婆”得了癌症。两口子对老人家的态度立刻转变,他们不再觉得婆婆的操劳都是理所当然,老公想到几十年来老人不辞辛苦的照顾,再加上小E自己也是妈妈,更是对这种无私的精神多了一份理解和感恩。小E对婆婆的态度越来越好,婆婆要做,她也不拦着,每次都道谢。婆婆也越来越知道从小E的角度看问题,尊重小E的意见。

也许婆媳关系的相处,有的时候差的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就好像我曾经翻译过的一篇TED演讲,《想要快乐,学会感恩》。

“感恩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以诸多种重要的方式。因为当你心存感激,你不会恐惧,如果你不恐惧,你就会平和。如果你心存感激,你会表现出满足感,而不是短缺的模样。你会更乐于分享,如果你心存感激,你会欣赏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并且你尊重每个人。”

但是尊重每一个人并不等于顺从每一个人,也不等于有些行为值得尊重。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