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雪舞梅香
热爱读书写作的机械工程师 微信号xuemei519091,公众号:雪舞梅香,分享读书写作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雪舞梅香

拆书0103+雪舞梅香+书单做得好,读书更高效

雪舞梅香  · 简书  ·  · 2018-03-25 15:48

很多人说喜欢读书,想要多读书。

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读书,读来读去发现什么都想读,什么都读了一些,却没什么用。

他们还研究了大量的快速阅读和做笔记的方法,自以为完成的效率会很高,但是到头来发现所谓的效率不过是速度快而已,并没有真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是什么原因呢?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作者奥野宣之提出了一个很重要,但又常常被一般人忽视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不会选书”。高效的读书,一定要从选书开始

选书,是要找到自己即将要读的书,应该读的书,值得读的书。如果你没有方向,你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看起来很努力,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出口,徒劳无功。如果你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那么你越费力气就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南辕北撤,适得其反。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第二章里,着重给我们讲述了3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选书的误区、书单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制作书单。搞清楚这3点,我们才能真正地迈开高效读书的第一步。

先来说一说,关于选书的误区。

回想一下,平常你买书是喜欢在网上购买,还是喜欢去实体书店购买呢?你可能平时喜欢读小说,所以第一时间会去文学区先看看吧?你可能一段时间内特别喜欢商业类的书籍,所以一开始就直奔商业书籍区吧?购买的时候你是习惯随便逛逛,翻一翻遇到喜欢的就拿下,还是更喜欢在畅销区里面做选择呢?有一些促销的宣传海报,一瞬间就能吸引你的注意力,当你拿到书看看封面和腰封的介绍,情不自禁就被其中的广告语套牢,扫了一眼价格就去付款了?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类人,他们总说自己读过很多书,但你让他说说这些书好在哪里或者说读完了有什么用,他们却支支吾吾说不上来。但也有另外一种人,你和他同样是读一本书,当你只能说:“这本书不错,挺好”的时候,他就能给你分门别类给你讲出“一二三四五”来,而且不仅仅是书里的重要理论和知识,他还能给你找出其他相似或相反的观点加以辩论阐述,甚至还能扩展到工作学习家庭等等其他方方面面的应用,不得不佩服这样的读书高手。

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就曾经说过他初入职场的时候,因为讨厌读书吃了不少苦头,后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之后,就拼命读书,一年读了300多本,可是完全记不住也没起什么作用。

由此可见,盲目地选书是个读书的误区,高手都是按照自己的书单去选择合适的书来读的。

那么书单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点,书单可以帮助你学会明确读书的目的。

当你写下一本书名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要想看这本书。比如你的写作课老师给你推荐《月亮和六便士》,你记到书单里,是因为老师说毛姆的写作方法特别值得学习,作品很有思想深度,能用简单的语言揭露社会现实,引人深思。那么当你真的买来这本书的时候,你就不会只是简单欣赏故事情节了,而是会很注重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再比如你看了朋友写的《实用性阅读指南》的读书笔记,你把这本书添加在书单里,是因为朋友说这本书详细地讲述如何把书本知识转换成能力,这一点吸引了你,所以你读书的时候就会带着这种解惑的目的去收集和整理信息。你添加书单的过程,就是梳理你读书目的的过程,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养成一种带着目的去读书的良好习惯。

当你带着这种强烈的目的去读书,就会更加专注,因为你集中了注意力,就更容易有所收获。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关注,所以才能看见。就好比说一个女的怀孕了,她就会发现原来大街上有那么多孕妇啊,一个人买了香奈儿的包包,她也会发现原来大街上背香奈儿的人也不少啊,而一个从来不买香奈儿包包的人,可能就完全对此视而不见。读书也一样,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之后再去阅读,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需要的信息,让读书更加高效。

第二点,书单能够帮你找到你真正想要看的书。

有时候,你买了一堆书回来,根本没怎么看,如果你仔细想一下原因,就不难发现,有很多都是一时冲动买回来的。要么是被广告迷惑,要么是受封面上的名人推荐吸引,甚至是腰封上的一句话就刺激你购买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图书出版和销售,那都是团队经过精心策划和设计的,当然是要不顾一切击中痛点,吸引购买者的眼球和注意力,目的就是想让你尽快下单购买。此时此刻,如果你毫无准备,就会觉得“看起来非常不错啊,看看应该会有用吧!”“这类书籍还没怎么读过,买一本试试看吧!”……就这样非常容易陷入冲动购买的误区里面。

相反,如果你有自己的书单,你就知道自己真的是要买什么书。买书都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在哪个阶段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该选择读哪些书。即使站在畅销书堆面前,即使看到别人排着长队去抢购,你的内心里也会冷静地想一想,这本书是不是真的需要买,是不是现在就非读不可,然后再去做决定。

从没有听说过到你决定购买一本书之间,至少有3个步骤:首先,你可能是在生活中收集到关于这本书的某方面信息,你才知道有这本书的存在,你发现和自己有关联,所以才记录到书单里面。其次,你需要看一下相关的书评,或者问询一下读过这本书的人,甚至是在书店或网店上仔细阅读本书的提纲概要,进一步详细判断是不是和自己想要的相符合。最后,你还需要用排除法,去掉那些可要可不要的,不读也无所谓的书。

随便看看,凭感觉何眼缘选书,这样的方法不可取。一份好的书单,有利于帮助我们明确读书的目的,找到真正需要读的书,节约时间,不浪费不必要的精力

既然好的书单那么重要,那要怎样才能制作一个好的书单呢?

首先,你要有一个优质的书单来源。

生活中,在书上和公众号上看到广告的书,广播或者电视里看到名人推荐的书,同事好友聊天时谈及的书,被你喜爱的老师在课堂上多次提到和引用的书,都可以是你书单的来源。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去豆瓣和亚马逊看下评分情况,一般说来评分达到7.5分以上的才能算得上好书。

其次,你要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来收集整理。

前面提到的那些优质的来源得到的书籍信息,如果勾起了你的兴趣,你一定要第一时间把他们记录在一个地方。避免出现那种“好像谁提到过一本书,貌似在哪里听说过,但又怎么都想不起来了”这种情况。

这个地方可以是你日记本的最后一页,也可以是单独的一张纸。现在有很多清单类的app,也可以灵活运用。比如你可以在印象笔记里面建立一个文档,专门分类记录想读的书,也可以用trello软件做成看板的形式,把已经看多的,正在读的,读完了的书都整理在一个文档里。一目了然,修改方便,不易丢失,还随时方便查阅。

有些网站也能标记,比如豆瓣上就可以点“想读”,微信读书上你可以“加入书架”“订阅上架通知”,做了这些标记之后,也能自动生成一个清单来。

最后,你的书单一定要确保信息记录准确。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有用的购书清单表格模版。包含4列内容: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备注。前面3列内容的目的很明显,是准确地记录图书信息,方便我们查找。由于信息发达的今天,三者缺一不可,因为有很多书名非常接近,甚至完全一样,尤其一些古文书籍和外文书籍,出版社不同,内容版本可能会差十万八千里。比如同样是《论语》,你随便在网上搜一下,就会出来好多好多,如果买错了,买了那些质量不好的,搞不好会被里面的内容误导。备注这一列里面,可以写上一些补充信息。比如“此书绝版”“仅限第15次印刷版”“导师推荐”“工作需要”等等这样的内容,这也有助于你在购书时为你作出正确地判断提供依据。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你漫无目的地阅读,就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没想好去哪里怎么玩,兴致冲冲地走出家门,有时候你可能会遇到惊喜,但更多时候你也会遇到尴尬和困难,也许你还会感到无聊,最终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我们有书单指引,就像是拿着攻略去旅行,能够让我们的时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能更加便捷地达到目的地,看我们想看的风景,见我们想见的人。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正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说,有些信息值得深入品读,有些信息则完全没有阅读价值。想要读书效率变得更高,让我们从制作一份好的书单开始行动吧!


第3讲,拆书技巧又升级啦!这次难度明显加大,相当于模拟写一篇小型的讲书稿了。

释若带拆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2bf9b7a0134

关于快速阅读的感想:第二章的内容确实5分钟能读完,本书作者讲述的内容都是很简单易懂的,并且可操作性很强。但是在提炼3个知识点的时候还是纠结了很久,因为最好是3点之间要有关联,这样才能让全文有连贯性。所以读完一遍之后,我又读了一遍,主要是为了筛选知识点。确定知识点之后,我又详细地把这3点的内容一字不漏地重读了至少两遍。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重述原文,并且在读的时候思考有哪些可以结合的实际经验。这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阅读能力继续提高,不然的话拆书这条路很难走下去。平时还是读得少了,练得少了。正好释若带领,希望今后每一次都能跟上节奏,加强训练。加油!!!

释若的讲义重点和作业要求

本次拆书的R原文摘抄3个片段记录在此。

【片段1】关于选书的烦恼,截图如下:


片段1

【片段2】关于书单的作用,截图如下:


片段2


片段2-2


片段2-3


片段2-4

【片段3】关于如何制作书单,截图如下:


片段3-1


片段3-2


片段3-3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