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夜猫子谭娟

写作练习(一)

夜猫子谭娟  · 简书  ·  · 2019-08-28 21:29

第一部分

1、清楚定义每一个概念;

2、感知方法论

拿出自己(别人)写过的文章,把里面所有名词用红色笔圈出来,实物名词用一个颜色,抽象名词用另外一个颜色;这样可以感知别人对事物的感知。分析别人的文章之后,你就会发现,有的人的世界是空荡荡的;有的人的世界是拥挤不堪的;有的人的世界是错落有致的;有的人的世界是黑白的;有的人世界是彩色的;有的人世界是另外一个色系的;有的人的世界是平面的;有的人的世界是3D的。

有的同学做了一个星期的练习之后,突然间我好像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所有的文字不再是由笔画构成的,文字干脆像是微生物,在动、在跳、在飘舞,我浑身的神经末梢好像都能够触碰到他们一样。

细心琢磨3-5篇文章后,就入门了,你就会打开另外一扇门。

3、写作的目标是沟通。

第一:你所表达的东西的确是处理过的吗,处理好的吗?

第二:你处理好的东西,你确实表达正确了吗?

第三:你表达正确的东西,对方真的具备理解的基础吗?

第四:对方虽然能够理解,他真的会接受吗?

第五:对方会表示理解甚至接受,但他真的会当回事儿吗?

第六:对方有疑问的地方,你准备好进一步的解释了吗?

第七:对方产生误解的时候,你有应急的方案吗?

第八:对方驳斥你的时候,你有足够好的心理准备吗?

4、和亲人有效沟通,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式;

5、反馈

写作就是沟通,既然是沟通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得真实的反馈;无论是好的反馈还是不好的反馈,都可以让自己感受真实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6、建议

第一:多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最好看原版;

第二:多读经济学方面的通俗读物;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人们的选择的;

第三:只要有机会,就要观察、分析、揣摩那些公众人物是怎样化解危机的;

第四:要花时间思考每个真实反馈背后的出发点,价值观,给自己机会去了解每一类人;

7、有效沟通的本质,让对方明白之前不明白的道理和他之前不了解的实时;

8、文章结构

工具: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次要到重要;

修辞的目的:让对方感受到原本感受不到的东西;

修辞方法:类比。选择类比的原因是让别人在已知和未知之间选择一座桥梁,不然对方走不过去;选择排比是因为重复,哪怕是结构上的重复,都可以让人产生足够深刻的印象。

第一部分总结:写作的目的是沟通——沟通的有效性是让对方理解之前他们不理解的东西,了解之前他们不了解的事实——修辞(例如类比)就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桥梁——然后用排比(重复)给他们加深印象。

宏观上来讲:价值观是核心,定义是基础;

具体来讲写作的全部环节包括输入——处理——输出,我们对各种词汇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通过一定的练习,我们可以做到清楚的感知他人的世界。

写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而是为了沟通;我们知道沟通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我们做到了让对方理解他们之前不能理解的东西,让对方了解之前他们不能了解的真相;我们知道什么决定文章的结构顺序,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用顺序、倒叙、插叙及手法,是因为我们要照顾对方的理解顺序;于是我们找到了一些工具,例如: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次要到重要;我们也知道了修辞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技巧,而是为了让对方感知到之前并不能感受到的感知。

第二部分

9、做调查做研究是所有创作者都必须学会的本领

在获取信息方面,例如推特,可以设置想要获取信息的专栏,然后有了这部分信息之后就会自动跳到这个专栏,那么自己就可以获取大量想获取的信息了。现在的智能推荐APP也可以利用。

如果关注了很多人,信息过载了怎么办?其实在真实的世界里,信息本来就是过载的。在获取信息方面,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想办法突破局限,想办法不给自己设置局限。很多事情我们要看到,才可能有进一步的研究。

10、在思考局限上也要突破局限。

有两个学科一定要认真学:1、统计与概率;2、历史方法论;

逻辑的三个层面: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认知偏差

第三部分——收集素材的方法

11、写东西写不出来,其实就因为素材太少,而素材就是靠平日里的积累;全部放在锤子便签里面。

同一个素材实际上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反复用。

12、类比素材搜集

13、理论素材收集

二八理论,木桶理论,黄金分割理论,

注意细节:

第一:每一种理论都有可能在将来被推翻的;

第二:每一种理论大抵上都只适用于某几个领域;

第三:每一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并非真理;

14、收集思考方式和论证方式

例如:复杂二分法

对同一个事物用两个维度去划分,相互结合就可以分出很多种;

案例1:人可以分为聪明的和愚蠢的,从另外一个维度上,人有可以分为勤奋的和懒惰的。那么聪明而有勤奋的人适合做中层领导,奋斗在第一线;聪明而又懒惰的人适合当领导;愚蠢而又懒惰的人,哪儿哪儿都用不上;愚蠢而又勤奋的人,不知道能做出多少怪事,应该远离。

案例2:凡事儿都可以分为有用的和无用的,有趣的和无趣的。谁不想做既有用又有趣的事儿呢,可惜那样的事儿很少,甚至干脆找不到;

技巧:搜索搜索再搜索,付费付费再付费,整理整理再整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