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魔都大蒜姐

培养男孩子阳刚之气的关键是什么?爸爸参与育儿,男老师走进课堂

魔都大蒜姐  · 简书  ·  · 2018-09-10 11:07

网上有个调侃少年娘的段子——少年,我看你粉雕玉琢、风姿绰约,妆容精致、鬼斧神工,说话嗲声嗲气、动作矫揉造作,每每遇事优柔寡断、畏畏缩缩。老夫掐指一算,你这是五行缺阳啊!直白点说,你有点娘!

为何我国的少年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呢?

(一)、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雄性激素减少。

大气污染和农业化学品,作为“环境雌激素”的一种,对人体的主要伤害是造成人体雄性激素分泌量减少,雄性激素活性下降,精子数量减少,其后果是生殖力降低,新生儿成活率下降和后代发育不良。

钟南山曾说:如此下去,残留农药不控制,再过50年中国人将生不出孩子!这绝不是妄言。

除了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肥胖等都会使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减少。而过多的食用饮料、油炸食品、烧烤等食物也在影响着男性特征。

所以除了需要国家对环境进行管控外,家长也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二)、爸爸缺席育儿

丧偶式育儿盛行导致父教缺失,造成母教偏重,长此以往带来的结果就是,“单亲教育”下长大的男孩暖男风范十足同时娘炮满满。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爸爸育儿的好处和如何让爸爸参与育儿。

1、爸爸参与育儿有着妈妈们无法取代的积极效果:

——爸爸能弥补妈妈过度保护的育儿短板,让孩子变得勇敢和自信。

——爸爸育儿能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爸爸育儿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促进孩子个性的独立。

——爸爸是儿子学习男子汉气质的楷模,也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孩子的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巨大作用。

2、妈妈如何创造条件让爸爸参与育儿呢?

尊重爸爸的育儿方式,这是夫妻一起育儿的第一步。

给爸爸学习成长的空间,多些肯定,少些批评。

提升夫妻亲密度,让爸爸成为育儿的最佳搭档。

(三)、学校男教师少之又少。

在全国各地,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男性教师数量稀缺,且整体呈现学生年级越低,男教师配比也越低的态势。

校园里缺乏男教师,对处于性格形成阶段的幼儿和青春期的中小学生的培养十分不利,在对学生性别趋向、个性品质的培养上,尤其是在勇敢、进取、拼搏等优秀品质的示范方面易造成缺失。而且男教师的稀缺,也让学校诸如社会实践、校园安全类等需要体力的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那么男教师少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1、幼儿园和中小学男教师少的原因

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男教师的收入却难以‘挑大梁’,所以很多男老师只能离开讲台选择其他职业。

男教师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事业发展空间不大,成就感也不高,不能像大学那样通过职称的评定提高自己的地位进而享受相应的津贴和荣誉。

社会上有一种偏见,认为男性当幼儿和中小学教师‘没出息’,现在连报考师范专业的男生都很少。

2、如何提高男教师这个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

提高教师职业的地位和认同感: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免费师范生”将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由10年缩至6年。也算是一个巨大进步。

在教师招聘考试政策上有所调整:目前广泛使用的考试教材和考试题目,都不是特别合适男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理工科类学科的创造力在试卷上不易被表达,男生在入职后的实操过程中会有后发之力,表现不一定比女生差。

积极实施舆论引导,改变传统‘男人不做孩子王’的观念,鼓励男性从事教育行业。

要提高教师收入,吸引更多男生报读师范院校:只有让教师群体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让老师们多一份安全感与成就感,才能让更多人关注、加入和坚守教师岗位。

相信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少年越来越娘的现状。

虽说时代在变化,某些界限日益模糊,但正如牛仔文化在美国依旧生生不息,中华男儿的阳刚之气也应该薪火相传永不消逝。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