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吾爱嘉

《这才是心理学》读书打卡4

吾爱嘉  · 简书  ·  · 2019-02-03 05:48

第三章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本质主义:在探求知识之前,过于关注术语和概念的定义。喜欢咬文嚼字,在科学领域里,确定某概念的意义,是在于该术语有关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研究之后,而非研究之前。一个精确的概念性术语,来自科学过程中固有的那种数据和理论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关于语言用法的辩论。总之,科学家的目的是解释现象,而非对措辞进行分析,进步的关键在于放弃本质主义,接受操作主义。如果说我们对文字表述追根究底,而不是对事物为什么如此,不就是标准的本末倒置吗?

操作主义:科学理论里的概念必须立足与可观测事件,或与可观测事件相关联,而这些可观测事件是可以被测量的。将概念于可观测事件相联系的是概念的操作性定义,这使概念公开化了。操作性定义使得概念从个人化的感觉和直觉中分离出来,并且允许任何实施可测量操作的人对概念进行检验。操作主义用一种大家都可以明了的文字方式对某个事物进行描述,一切数据化,杜绝个人感受,其他人根据其描述可以对其进行证伪。

在科学领域里,定义一个概念靠的是一系列操作,而非单独的行为事件或任务,意识到这点非常重要。

信度和效度

概念的操作性定义要想有用,必须同时具备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一致性。信度与常识中的定义以及字典中的定义非常相似:任何总能够产生相同结果的系统所具备的一种属性。如果我们多次测量同一概念,得到的结果是近似的,那么我们就说测量工具表现出较高的信度。信度仅仅是指前后一致,但不包括其他内容。

效度是指一个测量工具是否测量了它本应测量的内容。如用尺子测量智商,尺子是有效的信度,但是结果是无效的效度。

在操作性定义中,我们寻求信度和效度兼备,因此,高信度和高效度结合才是理想的目标。

科学概念的演进,就是一种否定己知,让新知更可证伪。在科学中,对概念的定义不是源于文字界定,而是源于与之相关的观察和其他概念。

人们对心理学产生误解的原因:

就是心理学中的许多专业概念都是用日常用语来表达的,这也是媒体在准确呈现心理学成果最大的障碍。如我们大众所理解的智力,焦虑,抑郁等词,与心理学家把智力,焦虑,抑郁等词语当做理论性概念来使用时,含义是不一样相同的。我们所理解的是一种模糊的感觉,而科学家用这个词时,更多的是因为这个词背后的数据。而很多的媒体记者对科学术语的不理解无知,对现代心理学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在科学中,知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个体提出主张时自己的肯定程度。所有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信念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既当出现矛盾观点时,他们缺乏一种机制来判别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因此,科学中人性化的力量就是让知识公开化,让任何有冲突的观点都以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得以检验。

心理学不是宗教,它是一个试图对所有行为作出科学解释的广阔领域。

在评估一个心理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时,操作性定义的理念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概念有没有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可观测操作的基础上,是识别不可证伪的理论重要线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