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whb3246

认识世界,是通过什么的?

whb3246  · 简书  ·  · 2019-12-17 22:55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上午去了一趟公司,本来可以不去的。因为中午要考试,去了公司可能也要提前回来。不如就不去了。

但是我想把昨天下午没打完的电话继续给打完,不想把这件事给拖着。就要快刀斩乱麻,不要一直拖着。越拖越容易把自己的信心给拖没了,一直给自己说下次去做,那么就容易产生拖延的习惯。

之前自己是这么做的,导致现在自己遇到问题也都拖延,以致逃避。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味的逃避助长了自己的遇到问题不敢正面面对的坏毛病。

遇到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即使自己没有办法解决,也要正面面对,正面面对问题是一种态度,表明了自己想要解决问题的决心。

在去公司的路上,我在想。我在想,为什么一想到要打电话我这么紧张,我恐惧的是什么。

想了很久,只想出一种可能性。我不能说这就是我恐惧的原因,只是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

我恐惧自己可能会被拒绝。被拒绝了,我想到的就是自己不受欢迎,自己的这个行为让别人讨厌了,已经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恐惧的是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一些发言和行为的不够恰当出现一些我不希望在别人眼中出现的形象。

说的再通俗一点,我就是恐惧别人的看法。

在认识自己时总是会通过别人的反馈来不停的做出调整。因为在自我意识还未形成的时候,靠自己是不能认识自己的,不会知道自己做的某个行为在世界的常识里是否正确。

不知道对标准的定义是什么,就像不知道法律是什么,就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否违反了法律,怎样做才能不违反法律。没有学过现代汉语,就不知道那个字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是不知道这些的。我们就要通过和外界进行接触和学习,然后在应用中通过外界的反馈来确认自己在应用中是否出现了问题。

在反馈中,根据观察到的来判断自己做的这个行为和理解到的意思是不是常识里允许存在的。

没有自我意识,对定义也不能理解。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反馈,就是看众人的反应 。这是自己去经历时采取的方式。

还有就是可以通过电视或者文字以及图片去看别人做了一件事,众人给他的反馈是什么。这可以理解为看案例,看别人在面对一件事的反应是什么,然后众人给他的反馈又是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看文字定义什么的不能理解,如果看案例,可能就能更容易理解了。

这是小时候没有自我意识时常采取的办法。

但后来慢慢的在于世界的接触中,接触到了更多的东西,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理解到了更多知识,于是就慢慢产生了自我意识。

有自我意识后,就有了自己判断是否正确的能力。但还会是因为习惯而过于依赖从别人的反馈中来判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外界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做的是否正确的习惯是好的,但有时过于依赖这个习惯了,而且这个习惯也有些腐朽了,不那么与现在的自己适合,应该做一些改进了。

小时候的思想里只有对和错。现在长大了,看了很多,看到这个世界里不光只有对和错。有些事情,每个人的反馈可能不太一样,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自己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现在恐惧别人的看法就是因为太依赖从反馈中来判断正确。现在有自我意识了,需要有一些自己的判断,不需要只以反馈来判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还要用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理论来说一下这件事,从反馈中判断正确是好的,用自己的理论来判断也是好的,两者可以同时存在。要取两个方法中的适合自己的好的地方。

我一下想到认识自己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模糊的。认识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什么样的感受是认识自己时的感受。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在面对问题时会采取什么措施,这应该就算是认识自己了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要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一定要把自己的感受如实告诉自己,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贬低自己。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是高估自己,比如,在公众面前讲话我可以奇言妙语,信手拈来,完全的控住场子,不会有一丝的紧张,不会恐惧和陌生人讲话,这是我常给自己描述的一些场景。

还有很多把自己描述成无所不能的超人的想象。这些明显就是高估自己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现实中,自己是做不到的,可还是自己还是乐此不疲的描述着这样的场景,进行自我陶醉。

这是自我麻痹,是在吃精神鸦片,是中了思想的毒。

正确的认识自己应该是理智的知道自己的实力,比如知道自己可以挑起来一百斤,这重量刚刚好,不会太轻,也不会太重。也知道自己往上浮动百分之二十,就是极限了,就挑不动了。

更清晰一点的就是,多少时间需要休息一下,走多远需要换一下肩,走完一程最长需要多长时间,最短需要多长时间。这些都是对自己的认识。

认识自己就得从很多方面来理智的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