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静悄悄的海

所需之外,勿苛求

静悄悄的海  · 简书  ·  · 2021-01-05 22:08

知足常乐,一个言简意赅的人生格言,今天我却对它有了新的理解。

我在记单词的时候,发现百词斩有阅读的功能,里面有一些很好的文章、句子等。读了许久,受益匪浅。于是我想起我要考研,要考六级,能不能有个APP能在手机上刷考研和六级的英语真题。在我印象里,要找某种功能的APP,去知乎最方便了。于是我去知乎搜索了考研英语的APP,结果发现好多人安利了好多APP,各种功能都有,超乎我的想象。类别不仅限于英语,还有政治的,帮助记忆的,帮助自律的……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店,里面全是散发着独特魅力的APP。我不由想都下载下来试用一下,于是开始仔细看各种类型APP的介绍——我已经忘了我仅仅是想找一个可以看阅读真题的APP。

如此一来,好多时间被浪费了。我为了解决一件事情,去寻找方法,结果路程中又开启了好多个事情,迷失其中,而最初的目的险些被忘记。

我反省了一下,发现这正是我好多时候浪费时间的缘由。我一天时常迷迷糊糊就过去了不全是因为我不自律,贪图玩乐了。也是因为每当我想解决一件事,我会试图顺便解决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事。

这也许本身是为了提高效率,做更多额外的事,但也会导致一件很严重的事,那就是本身的计划不能完成,从而对自信心造成打击。而且,那些本身该做的事往往是我们当下最需要做到事。

学习的时候我也有这种得寸进尺的习惯。比如我有一本书之前没认真学过,这次想的是快速打好一个框架。但在学的时候,我往往不愿意满足于只搭个框架。遇到不懂的细枝末节,我总喜欢穷其根底,或百度,或看别的书,总要把它弄明白。而这个过程往往又会涉及到别的书上的知识,别的书上的知识倘若也有没搞清楚的,又会去深究,深挖……这样发散,一下午下来,本来想搭的框架还只起了个头,思维却已经跨书本发散得不知到哪里去了。

这种学习上的不满于不求甚解,或许看起来颇为值得赞赏。但须知大学的课程都很深奥,大多都能以别的学科为基础,或发生交叉。想彻底把一本书里每一句话都搞得明明白白,不知道要花费多么海量的时间。而那些很多零散的知识与结论,其实只需知其然。而当下在学习的教材,往往在对某个知识点诠释的方面上,有自己的侧重点。我们学习这本书时,最重要的目的是抓住这本书要求掌握的主干,建成这本书想要我们建成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去追求那些细枝末节,舍本逐末。

然而“不能知足常乐,总是得寸进尺”的行为特征已经贯穿到我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这在人际交往中大概很讨厌吧,反正我仔细想想都觉得挺讨厌这样的自己的。

以后要明白自己本身想要什么,尽力追求它。除此之外的收获,有则锦上添花,无则淡然处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