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豆瓣时间
豆瓣时间,陪伴你成为自己。时间主页:https://time.douban.com/官方小组:https://douc.cc/1Tgn53青椒学院小组:https://douc.cc/0pBT7q微信订阅号:搜doubantime关注我们(●゚ω゚●)微博:http://weibo.com/doubantime内容、商务合作请联系:doubantime@douban.com-成功订阅专栏后,你可以在 豆瓣 App6.0 底部「市集」的页面中,通过「豆瓣时间」-「我的时间」找到你订阅的所有专栏;当订阅的内容
今天看啥  ›  专栏  ›  豆瓣时间

耽美:讨好女性,不等于女权

豆瓣时间  · 豆瓣  · 热门自媒体  · 2021-03-27 06:30

近五年来,耽改剧频频爆火,不仅是在耽美爱好者圈子内流行,更是全民围观。饭圈曾总结下一条定律:“要想红,就演耽美”,因为低廉的成本、不知名的演员、甚至质量不高的剧本依然可以让一部电视剧引爆——只要题材是耽美。

如今耽改剧的阵仗也越来越大,从小成本、18线演员,到如今大多都是大IP改编、顶流明星参演,涉及的题材已经十分广泛,有青春校园、玄幻、古装.......近日有一部耽改剧《山河令》被广泛关注,让耽美的话题又被热议。在市场变化迅速的娱乐行业,耽美文化为何越来越风靡?

什么是“耽美”

耽美文化最先出现于日本文学界,谷崎润一郎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家,深受英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文学家拜伦、王尔德等人的影响,创造出一系列追求极致纯爱、唯美的作品,形成了耽美的艺术风格。日本女性文学家森茉莉在这种文学风格下创作出《恋人的森林》等作品,开创性地描述男性同性爱情,她因此也被称为“耽美小说开山鼻祖”。

20世纪70、80年代,女性消费者在日本市场的地位飞速提高,迎合女性受众的少女漫画中,出现越来越多性别模糊化的角色、以及美少年之间的爱恋故事。耽美少女漫画的出现和崛起,标志着“耽美”这种圈层文化的正式产生。“耽美”文化与普通同性恋文化的区别在于,它以女性为主要迎合对象,用女性审美来想象男性与爱情。

图源豆瓣 日本竹宫惠子的《风之木之诗》被公认为最早的耽美漫画

中国的耽美文化有多火?

日本耽美漫画传入中国,其爱好者们根据原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同人小说的创作,开启了中国的耽美文化进程。04年到10年,以晋江网站为主要根据地,原创耽美小说爆炸性增长,耽美文化将Priest、巫哲、非天夜翔等网络作家捧上互联网文学界的王座。

晋江小说排行榜 前几名全部是耽美

2014年,第一部由耽美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类似爱情》上映,“耽改剧”形式出现。16年,《上瘾》的现象级播放量,让耽美剧“出圈”,资本市场开始嗅到耽美文化的商机。2018年和2019年,同样是耽改剧的《镇魂》《陈情令》大爆。

粉丝都纷纷吐槽剧情差劲、制作粗劣的《镇魂》,让三十几岁还籍籍无名的朱一龙一夜爆红,升为一线明星,《镇魂》原著的阅读量直接翻了200。

图源网络

在播期间,粉丝群体“镇魂女孩”与优酷平台在上海一小时几十万广告费的双子塔上,打上巨屏广告,“镇魂女孩”也代表痴迷耽美文化的“腐女”群体出圈。

《陈情令》也不例外,肖战、王一博两位主演在剧播后,成为“顶流”代名词,收割庞大的粉丝经济利益。两人的戏外cp“博君一肖”的粉丝团体在微博超话拥有304万用户,发布了636万帖子。

耽美自此成为了资本市场竞争追逐的“香饽饽”,仅2020年竟然就有59部耽美作品走上影视化路线,其中有不少大IP作品,如《鬓边不是海棠红》《皓衣行》《撒野》等等。这些作品的主演既有不知名小演员,也有黄晓明、罗云熙等已经在演艺圈享有声誉的明星,小演员想借耽美热“下海”出名,大明星也要从中分一杯羹。

除此之外,娱乐界的各行各业都想打打耽美的擦边球。

图源网络

郭德纲合作二十周年庆典放出来的搭档海报,个个都内涵丰富,看似歌颂情深意重的”社会主义兄弟情“,但又似乎能让人浮想联翩。

德云社相声的男男组合、表演的嬉笑怒骂,简直就是孕育耽美文化摇篮,德云社的粉丝群体目前也正是女性为主,这些“德云女孩”们在追相声之外,还大量地创作以德云社演员为原型的同人文作品。而这次周年庆典,官方也开始大张旗鼓地迎合“腐女”群体。

曾经靠着高学历与颜值出名的北大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也早就发觉仅仅分享学习经验和日常生活难以维持热度,于是也转变路线。19年左右,他们出了一部漫画,漫画的主角就是兄弟两人,漫画中的哥哥是包容弟弟的温柔、腹黑boy,弟弟则是总爱坑哥哥的正太人设,漫画的内容就是两人的“腻歪”日常,比如弟弟把哥哥当取款机、让哥哥给自己洗衣服等等。

图源自豆瓣矫情文字品鉴小组

虽说这打着亲兄弟情义的名号,但是抹去现实身份,说这是一部纯耽美漫画,也毫无违和感。难道但凡两个男性在生活中产生点碰撞,无论是普通同事还是血缘兄弟,都会走上耽美之路吗?

实际上不碰撞,也一样可以搞耽美。近日青春有你3和创造营2021播出,青你3的邓孝慈因为“高冷美人”的形象备受喜爱,创造营里操着一口湖南口音、唱跳全废的甘望星被冠以“傻子帅哥”的名号,两人素不相识、从未见过,只因为人设带感,他们被剪辑出来的“爱情故事”已经遍布全网,两人还有个cp名——“星慈手软”。

回溯耽美文化刚出圈的时期,它曾带来互联网上对于同性恋群体的普遍讨论,促进了社会对同性恋的包容。但过度的商业化,让耽美从一开始纯爱致美的风格发生巨大转变。如今网友“搞耽美”已经不再是纯粹出于对同性纯爱的好奇向往和对文学艺术精神的追求,更多的是“磕cp”和混饭圈。耽美小说和漫画里,性描绘充斥其中,猎奇的情节设定成为潮流,还出现了ABO的性别分化设定,耽美不再是完全的同性爱情。

腐女喜欢耽美时,究竟喜欢的是什么

耽美文化中,两位男主的角色设定一般反差很大,大部分分为“攻”“受”两种角色,攻角色往往代表压迫、决断的一方,经常兼具阳刚、坚韧等传统社会中的男性形象特征,而受角色则是服从的一方,是传统女性形象特征的映射。ABO性别的设定,让男性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也拥有怀孕生子的能力。

那这和普通的异性恋爱情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这就涉及到几个社会学问题。首先究竟什么是性别。在耽美文化与传统异性恋的对比中,主要强调的并非是生理性别,而是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盖尔提出,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概念,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同时是一种观念文化,它反映的是关于男女角色分工、精神气质、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一整套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社会基于生理区别给予两性不同的社会分工、社会期待和行为规范,表现为男性女性在社会教育、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被赋予的不同角色,如男性被要求勇敢、坚强、投身于事业,女性则被要求温柔、柔弱、更多地照顾家庭。社会性别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批判,它强调性别的后天形成与演进,社会通过文化教育、制度、法律等方面对女性进行“驯化”和压迫。

大部分腐女在看异性恋作品时,对其中典型的女性角色感到不适,因为即使是“女尊”文,也逃不过男主更有工作能力、女主服从男主等等的情节设定,但是在耽美文学中,这些社会性别的分化全部集中在了男性身上。

豆瓣小说打分器小组最广泛的讨论话题,就是异性恋作品中隐含的性别偏向。她们普遍认为,许多作品试图将女性塑造成女强人,但仍然让女主角依附更加强大的男性,这本质还是女弱男强的性别歧视。

女性在阅读、观看异性恋作品时会产生“认同感”,根据吉登斯的认同理论,认同大致分为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往往包括一个集体的维度,能够标示出个人是如何与‘其他人’相同的,自我认同则把‘我们’区分为不同的个体。”女性的阅读过程,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动态平衡,异性恋电视剧、小说这些“公共文本”,通过聚集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追求构建了对女性的社会认同,女性在面对这些形象时不自觉地代入和比对,感知到社会认同与当下女性地位提高、自我意识觉醒现状之间的矛盾。吉登斯认为当两种认同无法达成一致时,要么改变社会认同,要么改变自我认同。

“腐女”选择了另外一种途径——创造了新的领域回避社会认同。在耽美文化中领域中,腐女们既可以体验到你强我弱的恋爱关系,享受到磕cp的乐趣,又能避免自己受到社会压迫感。

晋江中的女性向小说和主要面向女性受众的影视作品,运用女性对异性的幻象创造出许多身材高大、面容姣好、或温柔或霸道的多金男主形象,充满了“女性凝视”。

而耽美,则是双倍的女性凝视:女性不再是被凝视的主体,而被凝视的男性却同时存在至少两个。

男频小说改编剧

女频小说改编剧

耽美小说改编剧

以上三张图分别是男频小说改编剧、女频异性恋小说改编剧和耽改剧的海报,看得出来女性向bg和耽美的男主是一种类型,其中的演员罗云熙既可以演异性恋剧本,也可以演耽改剧,但男性向的男主则是另外一种类型。

耽美弱化了一系列异性恋作品中的重要问题:女主应该是什么样的?应不应该美丽?应不应该和男主角势均力敌?它也不刻意追求情节是否符合实际,比如跨阶级爱情是否现实、主角条件是否相配等。说到底,耽美实际上就是腐女的爱情乌托邦,它比异性恋作品更能容纳幻想。

消费社会一边助力,一边蒙蔽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认为,“资本最终超越男权,晋升为两性关系定价人,性别政治本身亦成为资本逻辑利益链条的附庸”。资本代替传统社会伦理,成为对女性的赋权者,女性消费能力的飞速提升让她们拥有市场话语权,逼迫市场迎合女性喜好,改变过去隐含性别歧视、女性刻板印象的内容输出。影视行业正是女性主导消费的领域,满足女性凝视的耽美题材赢来女性消费者的追捧,自然获得投资方的青睐;男性明星为了吸引、稳固饭圈女粉丝,都纷纷在台前影后卖腐,正所谓“得女观众者得天下”,资本利益驱使下,耽美成为必争之地。

但是为父权进行资本积累的资本逻辑,只是创造了一个女性乌托邦,这个耽美文化的乌托邦并未触及社会性别认同的根源,只是另外开辟了一块世外桃源来逃避现实、沉迷幻象,社会性别的差距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消弭,对社会权力与角色真正的探讨和斗争也渐渐减弱。

耽美文学中,连女性角色都没有,又怎么谈性别呢?

耽美:从女性凝视又回到厌女

随着耽美文化的发展壮大,许多作品也存在问题,它们常常暗含着对男性主角的极致崇拜。

女性配角们则充当恶毒的感情拆散者、情节发展的工具人、感情竞争中缺点无数的失败者等。甚至还有“同妻”角色,而同妻在男本位的耽美作品中却是扰乱主角生活的负面角色,男主角们才是正义化身。

代孕的情节也常常出现,让不少年幼的女孩在沉迷耽美时,萌发出想当同妻、认可代孕等错误的想法。

这些,都让耽美蒙上“厌女”色彩。无脑地磕男男cp,对耽美的盲目推崇,让很多粉丝陷入了与初衷背道而驰的观点,她们认为男性同性恋才是至高无上的,男性才是最美好的象征,并矮化女性。

女性似乎又重回第二性的角色,如波伏娃所说: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则是他者。

-今日互动话题-

你看过哪些耽美作品?你对耽美的看法如何?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参考资料

萌娘百科

沈升.网络时代耽美文化生产背后的女性权力重构[J].新闻研究导论,2019(10)

潘彦伶.耽美小说:在文本媒介中实现性别认同突围[J].审美与文学

邓楠楠,韩 敏.“ 出圈”的耽美:国内耽美文化发展概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21(01)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