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雪舞梅香
热爱读书写作的机械工程师 微信号xuemei519091,公众号:雪舞梅香,分享读书写作心得
今天看啥  ›  专栏  ›  雪舞梅香

拆书0101+雪舞梅香+如何读书才能更高效?

雪舞梅香  · 简书  ·  · 2018-03-08 13:25

很多人爱读书,但是你问他最喜欢的是哪一本,90%人都需要思考几秒才能作答,如果你再问他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部分,对他有什么影响,和别的书比起来好在哪里,估计没几个人能回答得上来。

读书,可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拿起来就可以看,据说有人1年读了300本!

读书,也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好多人读了和没读没什么两样。

那么到底怎么读书才能更高效呢?有一本书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是奥野宣之,他从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列书单选书购书、如何通过笔记把读书变为精神财富,重读笔记提高自我等5个章节教会我们如何将读书效率最大化。今天读了这本书的前言部分。



有人说,读书不在于你能记住多少,而在于你把书里的知识转化成了知识和能力,哪怕只是1%,能用到你的生活之中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凭什么能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呢?

你还记得昨天的早饭吃了几样东西吗?这么近的时间,你都需要回忆一下才能想起来。你还记得第一次收到情书是什么时候吗?这么特别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你是不是也想不起来了?所以你的记忆力真的像你所想的那么可靠吗?

另一方面,我们读一本书,尤其是实用性的书籍,如果就记住1%的话,那效率也不行啊。你花了钱买书,花了时间去看,最少也要记住1/3才算是有效地读书了。

不要轻易相信有些人说的“理解精髓就好”,因为有时候那是他们在回避自己读书低效的结果,给自己找一个安全的托辞,然后继续自我麻醉下去。 因为就即便是那些长期坚持读书的人,也会因为读的书越来越多,最后把以前看过的那1%也忘记了。

我记得第一次读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时,刚看完前几天,心想“这真是一本好书啊!相见恨晚的感觉”,过了不到一个月,我给朋友说起这本书,他问我:“都是哪几个习惯?”我当时就卡住了,扒着手指头才说出来3个而已,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打岔说:“总之,很棒的!全是好习惯!”说完自己都觉得心虚。

回忆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大多如此,读过的书也不少了,但是能派上用场的却不多。 还有一次,我在写文章的时候,谈到如何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脑子里就会想起了以前读过《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面有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拿出来用用。可是满脑子搜寻,却组织不出来一条像样的素材。真心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看过这本书了。

和我完全不同的是,我的朋友吴释若,他怎么每次写文章都那么素材,旁征博引的,哪本书里讲的什么理论,哪个名人说的什么经典名句之类的,简直就是信手拈来。他说自己读书20麻袋,每次和他聊天都能学到新东西。释若为什么那么厉害呢?他怎么能记住那么多东西的呢?

有一次我们一起谈论朱自清的散文,他竟然顺口就编出来一大段优美的散文来,他说这就是按照《荷塘月色》的文章仿写的。 同样是看书,人和人的差距还是很大很大的。我常常是欣赏欣赏,觉得读起来很享受就满足了。而释若就不一样,他总是在看完之后能总结出来文章的写作规律,可以活用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能实际把他用起来。

通过对比,发现了和他的差距,我认为自己在读书的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解决:

1.首先要去学习如何读书,掌握一些关于读书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高效能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样读书就够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些都是身边的朋友们推荐的好书籍。先要把这些书里的东西搞明白了,提炼出来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的效率上不去,那就会事倍功半。尤其是我现在定位要写读书类的输出,很多平台的约稿都是要求15万字的书3天就得交稿。照现在这种效率,不要说交稿,连书都读不完。

2.认真做读书笔记。加深印象,同时也可以在忘记的时候拿出来方便查阅。比如要找写作素材的时候,重新再去书里乱翻,肯定不如直接看自己的重点笔记好。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手写的笔记看起来更有亲切感,更容易记住。所以以后要注意手写笔记和电子笔记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可以把手写的笔记拍照以后存放在电子笔记里面做整合,保存的时候可能会麻烦一些,但是要用的时候就会节省大量的搜索时间。其实做笔记也是一门学问,以后还要多学习一些做笔记的好方法。提升读书笔记的质量。

3.从0开始真学习拆书。已经购买了写作老师的拆书课程,3月份一定要好好听课消化并输出笔记。和释若成立了拆书群,被他认真负责深深打动了,明明是免费的公益群,却硬是做成了优质的讲义,详细周全,还特意做了PPT,真的是手把手在教拆书,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这么好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跟着他学习拆一本书,再把拆解来的内容写成文章输出到各平台,我坚信一定会比自己读书的收获好百倍。

有句老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开始读,先把书读厚,再把书都薄。这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期待后面更多的精彩!


(分割线以下是本次学习拆书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雪梅拆书帮的第一次课程学习作业,拆解《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前言片段1:“这样读下去相当于没读过”)


I-重述原文

很多人爱读书,但是你问他最喜欢的是哪一本,90%人都需要思考几秒才能作答,如果你再问他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部分,对他有什么影响,和别的书比起来好在哪里,估计没几个人能回答得上来。 读书,可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拿起来就可以看,据说有人1年读了300本! 读书,也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好多人读了和没读没什么两样。

有人说,读书不在于你能记住多少,而在于你把书里的知识转化成了知识和能力,哪怕只是1%,能用到你的生活之中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凭什么能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呢?你还记得昨天的早饭吃了几样东西吗?这么近的时间,你都需要回忆一下才能想起来。你还记得第一次收到情书是什么时候吗?这么特别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你是不是也想不起来了?所以你的记忆力真的像你所想的那么可靠吗?

另一方面,我们读一本书,尤其是实用性的书籍,如果就记住1%的话,那效率也不行啊。你花了钱买书,花了时间去看,最少也要记住1/3才算是有效地读书了。 不要轻易相信有些人说的“理解精髓就好”,因为有时候那是他们在回避自己读书低效的结果,给自己找一个安全的托辞,然后继续自我麻醉下去。

因为就即便是那些长期坚持读书的人,也会因为读的书越来越多,最后把以前看过的那1%也忘记了。

A1-联系经验

我记得第一次读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时,刚看完前几天,心想“这真是一本好书啊!相见恨晚的感觉”,过了不到一个月,我给朋友说起这本书,他问我:“都是哪几个习惯?”我当时就卡住了,扒着手指头才说出来3个而已,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打岔说:“总之,很棒的!全是好习惯!”说完自己都觉得心虚。回忆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大多如此,读过的书也不少了,但是能派上用场的却不多。

还有一次,我在写文章的时候,谈到如何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脑子里就会想起了以前读过《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面有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拿出来用用。可是满脑子搜寻,却组织不出来一条像样的素材。真心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看过这本书了。

和我完全不同的是,我的朋友吴释若,他怎么每次写文章都那么素材,旁征博引的,哪本书里讲的什么理论,哪个名人说的什么经典名句之类的,简直就是信手拈来。他说自己读书20麻袋,每次和他聊天都能学到新东西。释若为什么那么厉害呢?他怎么能记住那么多东西的呢?有一次我们一起谈论朱自清的散文,他竟然顺口就编出来一大段优美的散文来,他说这就是按照《荷塘月色》的文章仿写的。

同样是看书,人和人的差距还是很大很大的。我常常是欣赏欣赏,表面上觉得读起来很享受就满足了。而释若就不一样,他总是在看完之后能总结出来文章的写作规律,可以活用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能实际把他用起来。

A2-规划运用

通过对比,发现了和他人的差距,我认为自己在读书的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解决:

1.首先要去学习如何读书,掌握一些关于读书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高效能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样读书就够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些都是身边的朋友们推荐的好书籍。先要把这些书里的东西搞明白了,提炼出来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的效率上不去,那就会事倍功半。尤其是我现在定位要写读书类的输出,很多平台的约稿都是要求15万字的书3天就得交稿。照现在这种效率,不要说交稿,连书都读不完。

2.注重做读书笔记,加深印象,同时也可以在忘记的时候拿出来方便查阅。比如要找写作素材的时候,重新再去书里乱翻,肯定不如直接看自己的重点笔记好。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手写的笔记看起来更有亲切感,更容易记住。所以以后要注意手写笔记和电子笔记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可以把手写的笔记拍照以后存放在电子笔记里面做整合,保存的时候可能会麻烦一些,但是要用的时候就会节省大量的搜索时间。其实做笔记也是一门学问,以后还要多学习一些做笔记的好方法。提升读书笔记的质量。

3.从0开始真学习拆书,已经购买了弗兰克老师的拆书课程,3月份一定要好好听课消化并输出笔记。和释若成立了拆书群,释若的认真负责深深打动了我,明明是免费的公益群,却硬是做成了优质的讲义,详细周全,还特意做了PPT,真的是手把手在教拆书,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这么好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我相信跟着他学习拆一本书,一定会比自己读书的收获好百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