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学写作的零零
每次拆书都把原文全都搞没了咋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学写作的零零

投资拆解«祖鲁法则»15负债率和现金流

学写作的零零  · 简书  ·  · 2021-02-08 16:16

现金流和负债率决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1975年,美国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W. T. Grant 宣告破产,而在其破产前一年,其营业净利润近1000万美元,经营活动提供营运资金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达6亿美元,1973年公司股票价格仍按其收益20倍的价格出售。该企业破产的原因就在于公司早在破产前五年的现金流量净额已经出现了负数,虽然有高额的利润,公司的现金不能支付巨额的生产性支出与债务费用,最后导致“成长性破产”

一个人等同于一家企业

不知道有没有人把自己当成一家企业来发展?审视自己一段时间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有没有一些现金在身边,有没有负债,收入是不是稳定上升?


我们身边的成年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入,不同的消费方式。有些人收入不断增长,消费也不低,有些人信用卡套信用卡。有些人靠收房租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也有人被迫玩内卷否则就还不起房贷。企业就是放大的个人,而每个人都是一家企业。

现金流就是我们每个月的结余。

负债就是欠银行,花呗,借呗之类的总和。

高收入高消费的人

打比方说吧,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每个月收入都有3万,一直以来都挺稳定的。他在市中心买了套房,首付父母帮出的,他每个月公积金扣掉以后还要还两万贷款,还30年才能还清。


他老婆是个全职太太,不工作。每个月3万的工资去掉房贷以后还剩一万,家里开销完也就差不多了,平时存不下来什么钱。

3万的工资,也不算低了,看着好像挺风光的。但他的抗风险能力并不高。如果他过了十年以后,工资因为一些事情降低,(很多情况都会导致收入出问题)他贷款还不上了。这时他能做的,只有把房子卖掉。

十年以后,二手房的价格和原本一手房的价格有些出入(假设软着陆成立,房价不变,二手房折价一些)卖房以后还清银行本息,剩下的可能只有原本父母的首付了,还了十年的钱莫名其妙就不翼而飞,部分原因是房子略有折价,还有部分原因是银行利息。

看着收入还不错的人,十年以后为什么莫名其妙就被收割了呢?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案例

收入1万,消费8000,每个月可以存2000,也没买房,定投在稳定增长的基金里(假设1年百分之15左右)懒得算每个月的复利,也不想把收益率放的太高。就用普通的价值投资中位数来做案例。


咱们来计算十年复利哈,第一年的24000翻了4.04被,第二年的3.517倍......第十年的1倍

大致上10年以后账户里成了50多万。

两个案例对比

第一个,高收入,高负债,没现金流。抗压能力不高。

第二个,低收入,无负债,稳定现金流投资,抗压能力还行。

十年以后,高收入的没任何存款,收入低的反而有了可观的存款。这到底原因在哪里呢?

我们身边除了这样的案例之外,还有夸张的王赌欠债,高消费月光,有钱就往银行存,或者做买卖留了一些现金在身边的人,各种各样的什么都有。而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关键就是欠了多少钱,手上留了多少可以防不时之需。

而对于企业来说

他能赚多少钱似乎并不是最关键的,赚的钱减去开销,留下来的那部分似乎挺重要。

而留下来的那部分钱,最好的出路是扩大原本行业的经营规模,次一等的是分红给股东,最差的是跨行业投资。(主营业务是金融就不用这些指标了。)也见过每股现金流比股票价格还高的,这种就类似于我们身边有一堆钱不知道放哪,搞了几百万现金埋到地底下。


记得特朗普制裁名单中出现tcl时,去查了下tcl的情况,(去年还是前年忘了,当时3块左右的股价)每次都能跟上时代,但仅仅是跟上。现金流挺健康,当时每股现金流在0.75左右,而且一直稳定增长,

这时就感觉0.75左右的每股现金流,相对3元左右的股价还是挺诱人的。现在股价到8块多9块的样子,现金流指标也没增长多少,就显得有些不值了。

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概括

选择公司时,负债率尽量别大于百分之50,

现金流尽量大于股价的20%

这些指标不用在政府背景的周期股上,有些公司快倒的时候,必然会救。比如2018年的中兴通讯。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