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BangBang
一个生于浙江慈溪,求学于关外,蜗居过帝都,供职于杭城,现今留于余姚的青年人民教师。
今天看啥  ›  专栏  ›  GBangBang

杂记

GBangBang  · 简书  ·  · 2018-09-21 23:14

备课到现在,看代码思考代码的时候时间过的飞快。

今天说的是听了《腾讯传》这本书,其实腾讯能成为巨头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但能成为如此大规模的企业,其中值得挖掘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结合他人的提炼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

腾讯小而美的样子在互联网潮流中一次又一次给自身带来了机遇,从笨重软件的pc端就走轻便的qq起家,到了手机端之后的微信系的生态圈实在是太完美了。到最近不断重磅出击的小程序,仿佛看到了未来5年内,微信庞大用户流累计的生态圈中培养出的小程序将会带来又一波红利。如果说红利看不太清,至少阿里借云栖大会大肆宣传支付宝小程序这步棋子来看,阿里是重视起来了。

等忙完了少儿编程竞赛这块,趁有时间要花点心思研究研究小程序,无论是个人开发做点有趣的玩具还是和朋友一起开发个项目,站在未来流量出入口的关键位置,看问题、看角度都将更广阔。

再回过来看腾讯的“发家史”,有嘲笑说腾讯是抄袭大户,与其这么酸不如说是家大业大有执行力了。腾讯一贯保持着用户导向,大量用户玩某款爆款游戏,腾讯估计第二天争取海外代理权或下星期就上一款类似的。内部执行力是值得学习的。内部的迭代试错策略是如此执行力的有利因素,资本整合起来,给你空间放手做。我想腾讯是那种看到有肉吃,绝对会想方法吃一口的霸道型企业,才会有了之前的仅次于阿里的拍拍。至于拍拍最后的结果如何,一家巨头型公司仍像创业公司一样一刻不停,是中国互联网生态的残酷,也是中国互联网能助力中国迎头追赶美国的推动力了。

总嘲讽BAT,腾讯低调的东抄西抄,偏偏像个胖子一样越走越稳。说是同行的承托,不如说腾讯低调务实的风气是多年的沉淀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