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西安市北城学校曹召公

一首诗写尽盛世的华章和乱世的悲凉

西安市北城学校曹召公  · 简书  ·  · 2019-10-31 14:51

教《江南逢李龟年》有感

在所有的绝句诗中,《江南逢李龟年》是最晚的一首绝句。这首诗据说写于公元770年,而这首诗写成不久,杜甫就去世了,所以说,这是杜诗绝句中最晚的一首。短短28个字,写尽王朝盛世兴衰,写尽人世的坎坷沉浮,也写尽了人生的命运多舛,读来让人感叹不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新近被选入了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面的课外古诗诵读。这版教材在课外古诗背诵上最大的特点是加上了赏析文字,学生不光可以通过读欣赏到古诗的音韵之美,也可以通过鉴赏文字感受到诗歌内容的隽永和主旨的深刻。下面我们一起来录入欣赏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的意思很好懂。李龟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音乐家。他很受玄宗皇帝的赏识,经常被请到宫里为皇帝进行演出。因此,出入岐王李隆范府里开个演唱会,到崔涤府上唱个堂会是很平常的事。而诗人杜甫年轻时为求功名,出入贵族幕府也是很寻常的事。于是,诗人和作曲家之间就有很多交集,也有必然的联系。从诗歌的语气里,我们甚至能感受到杜甫还是李龟年的粉丝,两个人的关系很不一般。我甚至可以想象繁华鼎盛时期两个人的得意对话,用现在人的口气来说,也许是这样:

“李兄的歌声美妙至极,真是天籁之音啊,难怪皇帝对李兄如此赏识?我也是您的粉丝啊!”

“哪里哪里,杜兄谬赞了,承蒙皇帝隆恩,不胜惶恐,杜兄的诗才是绝唱啊!”

“希望我们以后有机会合作啊?”

“这话怎么说,龟年兄?”

“你写诗,我作曲,唱尽这繁华盛世,永保我王江山永固,岂不美哉?”

“妙极!妙极!”

一阵大笑中是才子惜才子,一起寒暄中是附庸与风雅。可世事难料,人生如戏。不想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的盛世景象像一块硕大的玻璃水晶,被安禄山这发猛烈的大锤一锤子砸下去,变得支离破碎,从此盛世的阳光被浓厚的黑云遮蔽,唐王朝开始了崩塌式的衰落,百姓也开始了暗无天日的生活。杜甫和李龟年在这场洪流中被冲的流离失所,天各一方。皇帝尚不能自保,贵族们如鸟兽散,何况是不同的百姓。

这期间几十年,杜甫几经辗转,追随朝廷逃离叛乱。李龟年也是流落民间,成了流浪歌手。这前后的生活反差之大,令人唏嘘不已。公元760年,流落到江湘(湖南)一带的杜甫,偶然遇到了李龟年,此时自两人相识已经过去几十年。“他乡遇故知”此时的“李杜”相见,不知道是人生的大幸还是命运的安排,我想两人都是非常感慨的。如果去想想一下两个人的见面场景,也是一个意境很美的场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此时暮春。江南杏花篱落,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落魄的李龟年抱着琵琶,头发散乱。遇到了同样是落魄的杜甫,心力憔悴。我猜测两个人没有多说太多的话,估计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两个人都是搞文艺出身,懂得文人艺术家的风雅与默契。于是,我估计杜甫是吟咏了自己的一首诗。具体哪一首呢,我想来想去,只有《春望》最切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时的李龟年已经默契地弹起了手中的琵琶,在一阵演奏的过门后唱起了这首《春望》。优扬的乐声,伴着落花,在林间飘舞,仿佛这世间的所有心酸痛楚,在这一刻化为乌有……

曲终人离,泪水潸然人阑珊。落花中,飘走的是李龟年蹒跚的背影渐行渐远,留在原地的是杜子美默默地泪水模糊,且行且珍重。两年后,李龟年在一次演唱中昏厥过去,郁郁离世。十年后,杜甫写下了最后的绝句《江南逢李龟年》,几个月后也撒手人寰,一代诗人,一代绝唱,在大唐王朝的颓败中随风消散,留给后世的是无限的感慨和悲叹。

杜甫是律诗的集大成者,绝句的圣手。短短二十八个字,就把一个王朝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表现的如此透彻和酣畅淋漓,读来不得不让人感慨备至。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