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阿拉斯加猫

我们来聊聊支付宝吧

阿拉斯加猫  · 简书  ·  · 2018-03-12 16:23

蚂蚁金服刚刚进行了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估值超过1000亿美金,但是说起来蚂蚁金服正式成立,到现在才是其第四年。在我写完这篇文章之后,绝大部分网站删除了这个消息,因而很可能他并不正确,虽然原因并不对,但是我觉得思考的结果还是有意义的,那就一并分享给大家吧。

微信再造了一个腾讯,而蚂蚁金服也要再造一个阿里巴巴,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可能更加熟知他旗下的支付宝,但是支付宝仅仅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一个重要业务板块,确切的说蚂蚁金服的主业是互联网金融,这是个很庞大的业务。

其实各家公司都有一块叫做“小儿子”的业务,用“小儿子”这个词是因为他们在公司内部占据了过多的资源,得到了老板过多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产生与之匹配的利润。但是往往“小儿子”业务又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业务,使得老板不得不投入资源来为其发展撑腰,久而久之,有些做成了“小儿子”业务就成了公司的骨干,比如腾讯的微信,新浪的微博,有些做不成的就成了败家子的代名词,譬如领英的“赤兔”,乐视的“乐视手机”。

而“蚂蚁金服”作为阿里的小儿子业务,从支付宝开始,就在马云,软银,雅虎和阿里巴巴四者之间口水不断。2011年5月,有人爆出,马云在2009年6月到2010年8月间将支付宝公司所有权转移到自己控制的子公司。紧跟着,雅虎对外发布声明,称支付宝重组时并未获得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和股东批准,直到2011年3月31日,雅虎才获悉有关事宜,一时间对马云的质疑开始剧增。当年的6月,《财新周刊》总编辑胡舒立发文称阿里巴巴有违契约精神这种做法严重的损害了软银和雅虎作为股东的利益,随后阿里的股价开始下跌。

不管是为了牌照问题还是其他我们不曾知道的利益问题,但是好歹很快这场纷争就结束了,2011年7月29日,阿里巴巴和软银、雅虎就股权转让事件签订协议:支付宝每年向阿里巴巴集团支付知识产权许可费技术服务费,金额为当年税前净利润的49.9%后来降为37.5% 此外,蚂蚁金服还承诺在上市时给予阿里巴巴一次性的现金回报,回报额为支付宝上市时总市值的37.5%,这笔回报不低于20亿美元,不高于60亿美元。

蚂蚁金服的主要业务分为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微贷这么几大块,金融业是个从业门槛很高的行业,而互联网金融又是金融行业里面新兴的一个业务,要快速的理解还是非常的困难,但是以互联网思维来看,所谓互联网金融也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流量来销售产品,在这其中支付宝是销售的渠道,而余额宝和各种基金就是销售的对象,至于芝麻信用等则是销售的辅助和监管。

支付宝的补贴说多也不多

在没有支付宝之前,银行的网点就是金融机构们最赖以为生的渠道,每个网点的柜员们为人们办理各种各样的业务,转账和存取款是人们的一个基本需求,网点能满足人们存取款和转账等需求,因而银行网点就成了金融的流量渠道。互联网时代,支付宝和微信逐渐代替了网点,人们发现从微信和支付宝上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完成以往必须要去网点要执行的操作,逐渐下来,网点没有了足够的流量,也就开始逐渐合并减少。

支付宝是整个蚂蚁金服的流量渠道,第三方支付是一个不赚钱甚至要倒贴钱的业务,但是没有了第三方支付的渠道,基金和保险业务就会被封死在其中,所以阿里和腾讯都在不断的补贴,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每年支付宝的补贴都不少,今年的集五福,一次性就拿出了20亿的红包,口碑和线下每天也在各种的便利店开展支付20减5的活动,每年下来为支付宝的推广和补贴费很可能攀升到百亿的规模。

虽然这笔费用很庞大,但是相对以往的银行网点的运营成本来说,还是小了很多个数量级,2016年末,仅工行一家就在中国拥有13000多个网点,中国银行业为了维持渠道网点的成本远远超过了支付宝的补贴,所以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哪怕是支付宝的运营成本提升一倍,以目前的商业环境来看也是值得去做的。

支付宝其是并不想做社交

9.0版本的支付宝被用户吐槽为与微信非常相似,而且之后的圈子也受到了用户的大规模吐槽,普遍认为蚂蚁金服在微信的压力之下已经非常焦虑了,因而疯了一样的想把支付宝改造成一个社交工具。

但是细细一想,支付宝是不大可能变成一个社交工具的,就算变成社交工具其能够给阿里提供的受益也是非常非常之少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的微信能贡献的最大收益是朋友圈的广告和微信的游戏推广,而腾讯游戏绝大部分是竞技类游戏,竞技类游戏最倚重的是游戏氛围,因而社交熟人们之间进行同一款游戏要比陌生人一起游戏的体验好得多,其次社交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接入了广点通之后也为腾讯贡献了巨大的广告收入。

但是类比到支付宝来看,情况就很不一样了,首先阿里的游戏业务非常小,在有限的游戏之内,阿里更多的是重度RPG,RPG产品并不依赖于社交氛围,而更依赖于游戏情绪氛围,前段时间在信息流上大规模投广告的网易《楚留香》干掉了腾讯的《择天记》就是一个挺好的例证,微信的依靠社交氛围的游戏推广,对于竞技类游戏是有效的,而对于重度RPG很可能是无效的。

其次说到朋友圈的情况,微信的朋友圈最多的投放是产品推广类广告,而朋友圈对于商品售卖类的推广是很乏力的,微信接入了京东的入口,但是其对于京东的助力也远远不及很多人的预期。阿里没有广点通,而有的是成千上万的小企业小卖家和小额交易,就算是做成了朋友圈,也无法像腾讯一样获得巨额的利益。

简单的说微信是流量大,但是质量并不好,大量的流量能够转换成游戏和红包用户,但是很难转换成购物和金融用户,支付宝流量小,但是质量足够的高,大家愿意在这里理财,购买基金,购买保险,支付宝显然对于社交红包和线下支付更势在必得,但是对于社交讯息是没有兴趣的。

既然对于线下支付有兴趣,阿里应该下一步希望能够将支付宝作为一个联通商家与客户的平台,这与之前的淘宝的作用是一致的,而近来,各家的猎头也在疯狂的寻找能做商家运营的人,再举个例子,支付宝想做的并不是微信的公众号,而是微信做了一半的卡包业务,做好了他,就能连接商户和消费者,支付宝的平台属性就成功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