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张明明zmm

探寻教育之根

张明明zmm  · 简书  ·  · 2018-11-14 13:47

今日父母最担心孩子无才,不能谋生自立,而不担心孩子无德,甚至担心孩子有德,太善良了,在社会上会吃亏。他不知道,德是养才的,德如土地,土壤深厚才能生长大才,所谓厚德载物是也。德不但不妨碍才,而是酝酿才、扩充才、提升才、成就才的,让才更容易、更充分、更稳定、更长久地发挥。大德者必有大才。

今天我们之所以缺人才,不少大学生之所以难堪大用,不一定是知识技能训练不够,主要是德行上的欠缺。一个有教养,有文化、有志气、好学勤奋的年轻人,你有必要担心他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吗?

今日父母的另一个担心,是怕孩子笨,不聪明,理解力差,不会灵活运用。他不知道,理解的基础是记忆,记忆力强的人,其理解力一定强大。理解并不难,是从充分的记忆中自然产生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是人头脑自然的运作,不需要特别的强调。经过长期、充足的吸收酝酿之后,孩子的聪明智慧如红日喷薄欲出,此时稍加点拨,即飞跃云海光芒万丈了!此即古人所谓的“厚积薄发”。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厚积”是首要的,是难的,“薄发”是次要的,是容易的;乃至只要能“厚积”,一定有“薄发”,挡都挡不住!世人都希望看见孩子发展,发展得好,发展得早,却不知道让孩子老老实实去吸收积累,真所谓“缘木求鱼”,也。非但不得鱼耳,后必有“灾”:因为该吸收的时候不好好吸收,偏让孩子去理解,拔苗助长的结果是,毁坏了孩子的头脑,让他以后不能思考!有些孩子没有创造力,主要不是所谓“死记硬背”造成的,而是强迫理解造成的。

不担心无德而担心无才,不担心记忆而担心不能理解,这就是今日父母最主要的两个“担心”。什么时候破解了这两个“担心”,孩子就解放了,教育就有救了。

《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一切学问,不过是分清个本末先后。人都想把事情做好,都想让事情尽可能地完美,但如果分不清本末,仅在末上用力而遗失了根本,就会把事情做坏。

有些东西本是并列的关系,你只好让他们并列;有些东西本来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上下关系,你就不能让他们并列,必须分出上下,让他们各安其位。如果你把不该并列的也并列起来,结果不是他们同步平行发展,而是那个不重要的逐渐压倒吃掉重要的,反客为主。

比如我们常说“德才兼备”,为什么却培养不出真正有德有才的人?原因可能是你说“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云云就已经错了,你不该把“德”与“才”,把“德”与“智”“体”“美”“劳”并列起来。“德”与“才”本来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上下关系,德涵育才、统摄才、提升才,不仅保证才的正确方向,也是才能够达到高深境界的基础,有德始有才,有大德始有大才!此即“厚德载物”。

今天社会缺少人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不是没有人才,不是人不聪明,不是没有知识和技能,而是缺少德。

德,本来是基础,是根本,是更重要的,也是比较难培养的。一般人不太容易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也不太容易把握得到,所以他就必须得到特别的强调才能够落到实处。现在你把它与才并列起来,而才是容易培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短期内就能看到效果的,一时比较光鲜诱惑人的。这样并列的结果,是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到“才”的一面,“德”,逐渐就被架空了。最后“才”凌驾于“德”之上,“德”成为被轻视嘲笑的对象,完全地本末倒置了。

今之父母师长,只知教孩子学知识,习才艺,考高分,而不知高屋建瓴,从人性和孩子生命的全幅与全程来考虑,给孩子一坚实可靠之盘。故今之学子,知识未必不广,才艺未尝不精,考分未必不高,一时之间未尝不聪明伶俐,仿佛前程似锦,但年龄越大,父母越忧心忡忡不可终日。因为家庭教育从一开始就没有方向,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随波逐流横冲直撞,如何保证其必不出盘也?

读经教育,则是从人性根本出发,照顾到生命之全幅性与全程性的教育。让孩子读经,就是让他在经典中熏习涵泳,最大限度的体贴圣人的心灵,体贴天理天道,等于给了他一个最安全可靠又无限宽广的底盘。同时我们再给他一个相对纯净的环境,父母师长又以平常心待之,不急功近利,则孩子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我们虽不知孩子日后所为何事,有何成就,但知其必不出盘——即使不能从道而行,也一定违道不远。这就是教育的大智慧大洞见,从一开始就把握本源,端正方向,一切明明白白踏踏实实如此则“得寸,王之寸也;得尺,王之尺也”,教育之成功,可如理期待者也。如此作为父母师长,方算尽了教育之责任,可以心安,可以无憾矣。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