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子一学社
狮子🦁️男游走于文艺创作最前线,点滴皆生活,无处不故事。让游学与散记充分融入血液,播撒社会正能量,追求别样的生活情趣。微信Leodfzz,喜欢就关注我吧,我的故事需要您的支持!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子一学社

[情感]从爱情囚笼里挣脱的凤凰

子一学社  · 简书  ·  · 2018-06-21 15:50

文/楚汉

情感专栏一直是我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因为它的话题太过敏感,也相当富有吸引力。某种意义上,人们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尤其对于未知的世界和男欢女爱的纯洁本能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向往又羞怯,渴望又排斥,一种矛盾的结合体游离在理性的束缚和感性的狂野中。




男女之间的情感话题,我不是一个专家更妄谈权威,只是这些年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感受,汇聚成今天提笔写下的这部感情文集《本源》。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人们喜闻乐道的是那些不被写入书本的话题,好似自古这样的情感寄托会一直留存于缓慢进化的人性心灵之中。

从头到脚说感情,今天我们从脚到头说文化。足部文化在古代的典型代表是“三寸金莲”,最早出现于南唐,是古代妇女传统习俗的极端发展。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

讲到“三寸金莲”,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铺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美妙景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前述五代窅娘在莲花台上跳舞的故事。但这里的金莲指的是舞台的形状。对此,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之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

而对于中国古代女子缠足,有学者指出,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但就缠足这一习俗便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它的消亡,显示了妇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标志了中国已从传统走向现代。

但是,不可否认足作为人体深藏的部分有着神秘的诱惑力,某种意义上他演变为后来,两性调情的一种新的形式。如今,妇女不再缠足与藏足,相反,它自由的发展,裸露的美脚成为现代美的又一种体现。这种发展没有带动观念的急剧更新,缓慢的观念和思想在这种差异化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体验方式——“恋足”。

足有很多种,古人研究无从考证,今人评说略闻一二,足在行走中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由于偏离心脏远端,供血不足的情况会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凸显,故而现代人的脚病不断,脚底的老茧增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大大影响了足部的美观,为了减轻或者消除这样的病态,修脚行业应运而生,甚至可以说如火如荼。

由于生理差异,男女汗腺的发达程度有很大区别,故而脚步的味道也千差万别,臭味不投。而在两性中,这种味觉系统会被无限转化为兴奋中枢的美味。故而很多女性的美足成为恋足男无法忘怀的饕餮大餐。

清代的大文学家辜鸿铭就是一位有名的“恋足”者,他每天作文的前提是闻夫人的臭脚,激发写作灵感和人生意义。后来一则野史记载:“辜鸿铭一次去到某位大人的府上喝茶,正好一位有脚臭的姑娘走过,一阵恶臭,而此时的辜鸿铭却难以掩饰兴奋,执意要娶这丫鬟回家,洞房花烛夜,当他迫不及待的脱去姑娘鞋子开始大肆品闻臭脚时,那种味道已经不再,原因是清洗沐浴后脚味已经不再。他大怒退去了这桩婚事”这是野史奇谈,却让我们感受到足这个神秘的肢体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两性中的暧昧调情足部的角色扮演也日益凸显浪漫的情趣。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