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wx俊逸
俊逸:爱好写作,只是爱好而已。在工作闲暇之余...
今天看啥  ›  专栏  ›  wx俊逸

蒸馍

wx俊逸  · 简书  ·  · 2021-01-10 14:18

蒸馍,人们并不陌生,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们填饱肚子的面食之一。

陕西人爱吃面食这是公认的,一天不吃面条、馍好像没吃饭。即使吃完面条后还要吃个馍,这样肚子才踏实,觉得生活也踏实很多。老母亲吃完面条后总要吃个馍,不吃馍就觉得肚子少个啥。

想起小时候我们的主食除了馍就是面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饱肚子就是福。母亲认为只有馍和面才能吃饱肚子,其他都是辅食,到现在母亲都很少吃菜。

那时候我家人多家大,几天一锅馍。母亲头天晚上把面舀到面盆,在面盆中间掏个坑,把捇好的酵面倒在面盆中间的坑,用筷子把坑边沿的面和中间的酵面搅成糊状,盖上盆盖放到已烧热的热炕上用棉被盖上。第二天一大早就起面蒸馍。我家的大案上摆满均匀大小的面基子,母亲两只手,左一拍右一拍,一个个有棱有角的馍就做成了。放到篦子上在太阳底下范一范,再搭到锅蒸,这样蒸出的馍又虚又好吃。大锅添好水放上瓷瓦(碗打了的碎片),搭好馍,锅头的柴火在风箱扑嗒扑嗒的作用下呼呼作响,鲜红的火苗映红了母亲的脸庞。风箱有节奏的扑嗒扑嗒,瓷瓦有节奏的刺啦刺啦,奏响母亲的快乐,这时母亲哼上几句旧时的歌:“雄赳赳气昂昂渡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建设咱家乡…”。

那时候没有钟表,母亲蒸馍的时间是看太阳,锅里放瓷瓦是怕锅烧干,瓷瓦不响了就说明锅烧干了。那时要是蒸几个麦面馍,一进家门就闻到麦香馋的我直咽口水。才蒸出的馍我一口气吃四五个,还觉得没吃饱,母亲心疼的说:“娃呀!不敢吃那么多,岁娃不知道饥饱,看把我娃撑坏了”。我那时就觉得白馍很香,如同天下美味,不吃菜就能吃四五个,发誓长大决不吃苞馍!

上小学时鸡叫就是钟表,鸡叫三遍母亲就叫我上学。有次鸡才叫两边母亲就叫我上学,大冬天睡在暖和的炕上实在不想起,母亲一再催促,揉揉惺忪的眼揣上个苞谷馍当早餐,月亮还高高的挂在天上。来到学校门口等了好久校门才开,冷的我缩成一团躲在学校门楼下。

上初中时路远,上学要翻两条沟还要走几里平路。一星期的饭就是母亲蒸的馍,开水泡着吃,撒点辣面吃,一天三顿都是苞谷馍,吃的我现在想起苞谷馍都不想吃。

那时老盼过年,过年有白馍还有亲戚发的压岁钱,无不是我最快乐的时刻!走亲戚背上母亲蒸的宁宁馍、包包馍,一家一家走,即使是老亲戚也很热情,一定要留住一晚,拿出家里最好的招待。记得很清是去母亲的舅家顺孝村,离我家要翻两条沟还要走十几里平路。老舅不但人好,家境也很好,大我两岁的孙子人见人爱,也是老舅的掌中宝,因为怕失去孙子,老舅给他脖子上戴了个银项圈。我很羡慕他脖子上的银项圈,也很喜欢和他玩,有时都不想回家。老舅一再挽留,母亲最多再呆一天,最后在母亲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回家。母亲每次到老舅家我都要跟着去,虽然是老亲戚但那时的亲情胜过现在最亲的亲戚。那时人们过年走亲戚都拿蒸馍,走亲戚背一个大蒸馍,好吃好喝招待,回家时亲戚再拿几个小蒸馍做为回礼。

蒸馍在那时不但是生活必品,也是传递亲情的礼品。一个白蒸馍不仅系着乡情续着亲情,也是小时梦寐以求!现在生活好了人们把菜变成主食把馍、面条变成辅食。现在的孩子没菜就吃不馍,他们的观念是多吃菜少吃馍。学校食堂到处是吃了一两口扔掉的馍,有些还没吃就扔掉。你们可知,你们扔掉的是你们父辈时代的梦想!

现在走亲戚大包小包的礼品,却体会不到那时的亲情,也不知是现在人忙,还是亲情变淡了。蒸馍失去了乡情也失去亲情,无重拾起,无法追回!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