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啊蛋萱

越付出越收获,越死磕越成长

啊蛋萱  · 简书  ·  · 2019-03-01 11:26

一切在2018年的夏天发生了改变。


参加一个训练营的自己,意识到了问题:我很少思考,更别提深入思考了。

我很少会像身边同学一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老师激烈而又频繁地对话,探讨自己的观点。因为我脑子里没货,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为此感到惆怅。

这种惆怅感在回到学校之后削弱了几分,因为身边人和我一样,很少去思考。

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好像什么都改变了。


感谢微信弹出的“剽悍一只猫朋友圈,一年免费!”的消息,让我又重新关注回它。自己大二时嫌此号里面的内容过于干货无趣,随手点了“取消关注”了。

再次关注“剽悍一只猫”,公众号底部的一排小字定住了我的眼球:

“加入社群”

那个时候,第九期行动营刚结束报名,推文里的宣传介绍成功的让我产生了一点点心动。而且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我需要一个去改变自己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大脑。

可是那999元的高昂学费,让我望而却步。于是自己在第十期推文出来之后,犹犹豫豫到最后一晚,才点击了“提交邮件”。

一觉醒来,“哈,我被录取啦?!”


刚加入第十期微信群的时候,我心里一沉。

“完蛋了,这些人怎么还在用微信表情的?怎么感觉,身边没有一个同龄人?!”

看着自我介绍中齐刷刷的“宝妈”,“工作族”,我这个大学生躲在角落瑟瑟发抖,连预备营的三天小活动都没有参与过。

别说参与活动了,光是看着这个群我就头大。

“怎么一个上午就可以有999+的消息,这些人都不用干活的吗?!”

就这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加入了行动营,分到了五排,开始踏入了剽悍江湖。


老实说,我在行动营不算特别活跃的,当然也不是默默无闻的。

打卡会按时完成,也会及时听课,及时消化,但是我很少参加大家的讨论。

一是因为,在解除禁言的时候,在学校刚好有课要上。二是因为,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到四连这个大家庭里。

过了两三天之后,良心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呀。虽然自己来到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干掉懒怂拖,可既然都加入到这个社群里了,为什么不利用此机会多去认识和了解大家呢?

于是自己在排内报名了点评小助手,每天认认真真点评排内老铁的文章,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和排里的大家拉近了几分距离,更能发现大家文章中让我大为称赞的闪光点。

连里电台招募时报名了电台小主播,预报名的时候紧张又佯装镇定地朗读着雪莱的《孤独者》。舍友纷纷问我:“你是报名了朗诵比赛吗?”

我的电台排班是早上7点,那个时候的自己除了上课,很少在7点起床过。但我愿意为了电台小组,7点从床上爬起来准时发送自己朗读的文章。

在我们排准备小当家活动的时候,思前想后报名了主持人,在早上和大家谈天说地,一同聊聊昨晚各自的梦境。

可不是嘛,这一切都像梦一样,不可思议却又无比真实。


越参与越收获,越死磕越成长。

离开十期行动营之后,我的剽悍之旅并没有停下脚步。

不仅线上剽悍,线下也要同步进行。

在行动营,我真切地意识到,让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去做,真的并没有什么卵用。

之前还会赖床赖到中午的我,现在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早起习惯,起来就往自习室跑,一坐就是一整天。没有太多人打扰,没有太多闲话八卦,我一直埋头苦干,持续进步。

从之前的不读书,到现在每天至少看一个钟的书,从之前拿着书半个钟看了3页纸,到现在对着电脑边看书边输出践行清单,颇有感悟的,还做了不少笔记,在豆瓣上搜索了不少人的评论,一齐慢慢吸收。

从之前的不思考到强迫自己动脑思考。曾有一周多的时间,强迫自己的大脑在休息下来的空闲时间不能停,刷碗的时候都在想,为什么洗洁精才能把碗刷干净?喝酸奶的时候还在想,为什么这个牌子的酸奶卖的这么好?刷牙的时候也在想,为什么电动牙刷能这么普及?然后用发散和归纳的思维方式去重温自己想到的点,看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理解和运用了赵周老师当时分享中提到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从之前的不做计划没有规划,到后来慢慢学着做日计划,周总结,月总结,记录每天花的时间,列出与计划冲突的时间并做总结,第二天再制定新的计划不断调整。

只因被尚龙老师的“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浪费时间,没有目标的努力都只是自己骗自己而已”拍醒。

从之前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混,到现在跳出来拥抱更大的圈子。加入了运营学院,再一次和行动营产生了交集,认识了更多更优秀的人。加入了管理组,让自己体验了一回搞事之旅,产生了更多意想不到但又无比有趣的事情。


毫不夸张的说,我的下半生因行动营而起,也因自己的投入和付出而起。在行动营的这20多天,让自己看到了未来更多种可能性。

还是那句话,越付出越收获,越死磕越成长。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