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福尔摩琪

复盘《超级个体:帮你成为职场高手》Day13

福尔摩琪  · 简书  ·  · 2019-02-02 22:34

自我教练:打赢你的“内在”之战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一项比赛都由两个部分构成,外在比赛和内在比赛 。所谓的外在比赛,就是要战胜对手,克服障碍、达成必要的外在目标。关于怎么在外在比赛中取胜,很多书做了指导。比如,如何控制手臂、脚步和整个身体,但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

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内在的比赛, “内在”里,选手也在进行比赛。注意力不集中、过度紧张、缺乏自信、无端自责…… 很多选手总在最后一瞬间完全垮掉,而有一些人则在关键时刻发挥超常——所有高手都是“内在”比赛的人。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P=p-i

表现=潜能- 干扰

( performance )=( potential )-(interference )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降低干扰。“放松而专注”,干扰主要来自于两个,自我评价(就是内在弹幕)以及目标不清。所以教练的主要技术,就是通过理顺自我评价,持续聚焦目标。

当好自己的教练,它会让你持续聚焦目标,排除干扰,放松而专注地发挥潜能。

你是粪坑里的007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有当一个人完全意识到,自己的今天不是被迫,而是自己的选择的时候,他才会真正为自己生活负责。而只有当他为自己负责,他就开始创造自己的生活。

回到你刚才记录的那些无奈的事儿:你生活中一定有很多无奈的事情。

有人是“怎么就选了这么一个老公?”

有人是“每天早上要准点起床去公司打卡好无奈”

有人是“就是我爸妈帮我选的专业,所以我大学不好好读!”

事实上,你也许希望有一个梁朝伟一样帅、陈道明一样有才华的老公。但是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他会选你吗?或者当年你也许有更好的追求者,但是以当时你的情绪和心智,会看到后面发生的事情吗?

同样的,每天准时早起的确很糟糕。但是每天不准时早起也许面临的情况更糟糕,比如被骂、失业或者发展不上去。你要做的,其实是创造一个更多自由的选择。

我们也时常怪自己父母给自己不够好的选择。其实一方面父母已经做出他们认为最好的选择。而你选择听你父母的话,因为不听的选择可能更差——你都不一定能健康长大——那也是你最好的选择。

只有当一个人完全意识到,自己的今天不是被迫,而是自己的主动选择时,他也就对过去释然,面向未来,从而开始创造选择。 

 

区分的技术:怎么区分事实与真相?

第一个区分:区分事实和假设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用一个错误的假设输掉了内在的斗争 。内心的限制远远比外在限制更大。而只有一个人赢得了内在的斗争,走出这些限制,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地突破外在的限制。

所以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你一定问自己一个“区分”的问题—— 这到底是我的假设,还是事实?

第二个区分:区分事实与真相

那么,是不是眼见就为实?就是正确的?其实也不然,第二个需要区分的,就是事实与真相。大家都听过著名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在故事里,每个人说的都是事实,但是却并不是真相。因为真相往往是事实的完整拼图。

你看两个情侣打情骂俏,女生对着男孩子的胸口小捶捶:“你好坏,你好坏,好讨厌啦。”如果你只看图像,你还以为他们有什么仇恨呢,其实这是事实,但不是真相。

“不喜欢”,是你的真实感受、情绪、所见所闻,但并不是真相。

区分事实和真相,非常重要。

真相是一块完整的钻石。事实只是一个侧面,如果因为一个侧面而忽略了完整的钻石,也是件非常可惜的事,其实很多时候转个角度就很开心。

所以要问自己以下问题:

如果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会怎么看?

如果在对方的角度,会怎么看?

如果有一个这个领域的高手在现场,他会怎么看?

度量式问题:快速聚焦你的目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的目标很容易在这种语言中失去焦点,也失去力道。

什么叫做把英语学好?

什么叫做真的很用心的做好工作?

什么叫做让自己持续成长?

这都需要一些“度量式问题”来问自己。   

度量式问题的另一个部分,就是“如果提升一分是个什么情形?我该做什么?” 。

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有用?因为他逼迫你成为“更好的人”。

成为更好的人并不是人的本性。

大部分的人这一辈子活在两种动力之下“苟且”和“生存”。活不下去就发奋生存,稍微好点就开始苟且。但在今天社会,只有做到非常优秀,才能活得更好, 如果你不断游荡在生存和苟且之中。你的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大坑。

所以问问自己“如果再提升一分,不用太多,就是一分,那么我该做什么?”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