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酒_在午睡
公主号:SJZWS1437 拾酒在午睡:大概...
今天看啥  ›  专栏  ›  拾酒_在午睡

《无声告白》假如我在青春期死去

拾酒_在午睡  · 简书  ·  · 2019-12-09 23:00
心理学家亚隆说“人生的四大困扰来自,对死亡的恐惧,内心的孤独感,我们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

@拾酒在午睡

这是一本关于爱和失去的书。

前天晚上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极度压抑,久久不能从书中脱离出来。

在书的扉页作者有写“献给我的家人”,作者是伍绮诗香港移民第二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那个社会大环境下,其实还是存在着种族问题。作者恰恰用最轻松的文笔在《无声告白》中写出因为“爱”而导致的家庭悲剧。

关于种族压迫,女权意识,至孝心理,人格和意识。

@拾酒在午睡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都还不知道。”这是全篇第一句话。

莉迪亚是故事主人公,“他们”又是谁?


父亲——詹姆斯。

美国华裔,脆弱又敏感的内心大约是从中学时期开始,他想努力与白人同学融入到一起。终其一生,他都活在种族歧视这个牢笼里。

母亲——玛丽琳。

出生于美国一个单亲家庭,“我的烹饪书”联系了她和她母亲的一生,她厌恶母亲口中的家庭主妇,痛恨性别歧视。但她是一位有能力有野心的女权主义者。

哥哥——内斯。

长的很像爸爸,家里唯一能够理解莉迪亚的人,但即将开始哈佛大学读书之旅。

妹妹——汉娜。

家庭里最小的妹妹,是她的出现让玛丽琳的梦想结束。从出生开始就是透明。

@拾酒在午睡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都还不知道。”


莉迪亚16岁,那么乖巧、懂事、阳光,怎么可能会自杀?


可她就是死了,死于父母的梦想扶持,死于父母的爱。

她用死亡无声告白: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父亲詹姆斯

生于美国种族歧视最严重的时期,童年过的很悲惨,他极力的想要融入白人的圈子里。可无论怎么做都徒劳无功,瞳孔、皮肤、头发的颜色是改变不了的。

于是他干脆放弃,将自身变成一座孤岛,努力学习,一路学霸到哈佛。但内心极度渴望拥有社交圈子。

直到遇到玛丽琳,直到生下女儿莉迪亚,他的这种渴望才真正得到满足。

他把对朋友的渴望,对社交的渴望,成功的转嫁在了自己的女儿莉迪亚身上,只因她拥有与美国人一样的蓝眼睛。


母亲玛丽琳

不屑于母亲的家政之道。总想与男人一较高低,梦想成为一位医生。每天将自己的生活计划的井井有条,但这一切都在遇到詹姆斯后改变了。

意外怀上内斯,被迫休学。开始了家庭主妇的生活,让她的医生梦戛然而止。接下来的几年里,她需要照顾内斯和家庭,期间还生下了女儿莉迪亚。

这期间她心里痛苦又挣扎,一边是家庭,一边是学业梦想,她被意识的海浪冲刷拍打着。

终于,在玛丽琳母亲去年那年,她回家收拾母亲遗物看到“我的烹饪书”,发现自己已经变成母亲口中的家庭妇女,所有的挣扎全部崩塌,玛丽琳决定继续完成学业。

玛丽琳出走的时候,莉迪亚刚好五岁。母亲的突然消失,让莉迪亚陷入恐惧之中,她一度认为这都是自己的错。

@拾酒在午睡

三个月后的一天,她的妈妈真的奇迹般出现在了家里。在母亲离开的一百多天里,她无数次发誓祈祷:

“如果妈妈回家,我一定会吃掉盘子里不爱吃的食物,一定会听话乖乖地睡觉,一定会答应妈妈所有的事情。”

回家后的玛丽琳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当医生了,这时她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女儿莉迪亚。

而莉迪亚认为母亲是听到了她的祷告才回来的,所以她履行了“答应妈妈所有的事情”。

玛丽琳像是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她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嫁接在莉迪亚的身上,莉迪亚害怕妈妈再次出走,开始对妈妈的话言听计从,活成玛丽琳希望的样子。


莉迪亚的悲剧

莉迪亚的悲剧,似乎无可避免。

她死于爱和期待。

她背负着父亲的渴望和母亲的梦想,她一直默默的接受,对父母提的任何要求,她都会接受。


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关于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爱之中。

莉迪亚用沉入湖底的生命,唤醒了沉溺于从他人身上治愈缺憾成长的亲人们。

@拾酒在午睡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那么他们到底期待什么呢?我想大概是内心的不甘和爱。

我们一生想要追寻自由,渴望被爱。

经过曲折的生活寻找自己,活成自己,为了“梦想”去达到“梦想”,却被现实生活一次次打压,最终不得不低头妥协。

然后将心中的期待转嫁到下一代的身上,让孩子承载着父母未完成的心愿,以告慰他们的不甘心。

这一切好像都是因爱而产生的悲剧。

@拾酒在午睡

不得不说,我们很多时候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因为害怕自己在乎的人失望,开始不停地去填满他人的期待,往往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我们开始迷失自己,读不懂自己的内心。

久而久之,就连自己都沉溺在别人渴望的世界里。

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希望,你最美的样子是内心深处被压抑住的自己。

我们从来都不是别人的附属品,从诞生那一刻起我们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即便,摆脱他人期待的过程艰难。

即便,找到真正的自己路程孤独。

我想,我们依旧要努力找寻真正的自己。

我想,最好的关系应该是我爱你,但你属于自己。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