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剑缘火琅
年少终究轻狂尔,浪荡今生无穷已!
今天看啥  ›  专栏  ›  剑缘火琅

大道三千,至智

剑缘火琅  · 简书  ·  · 2020-04-08 19:26

第十五虽然有点虚无缥缈,但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旧更新。

故“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一般人感到“道”难于捉摸,而得“道”之士则与世俗之人具有明显不同,他们有独到的风貌、独特的人格形态。世俗之人“嗜欲深者天机浅”,他们极其浅薄,让人一眼就能够看穿;得“道”人士静密幽沉、难以测识。老子在这里也是勉强地为他们作了一番描述,即“强之为容”。他们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有良好的静定功夫和内心活动。表面上他们清静无为,实际上极富创造性,即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这是他们的生命活动过程。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敦厚朴实、静定持心,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并且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由静而转入动。这种人格上的静与动同样符合“道”的变化规律。

上古时代所谓的“士”,并非完全同于现代观念中的读书人,“士”的原本意义,是指专志道业,而真正有学问的人。一个读书人,必须在学识、智慧与道德的修养上,达到身心和谐自在,符合“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八个字的原则,才真正够资格当一个得道之士。以现在的社会来说,作为一个得道之人,学问道德都要精微无瑕到极点。等于孔子所言:“絮净精微”。“絮净”,是说学问接近宗教、哲学的境界。“精微”,则相当于科学上的精密性。道家的思想,亦从这个“絮净精微”的体系而来。

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意思是精微到秒不可言的境界,絮净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而且,“妙”的境界勉强来说,万事万物皆能恰到好处,不会有不良的作用。古人云:“圣人无死地,智者无闲厄。”一个大圣人,再怎么样恶劣的状况,也不会走上绝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会受环境的困扰,反而可从重重困境中解脱出来。

“玄通”二字,可以连起来解释,如果分开来看,则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正是老子本身对“玄”所下的注解。更进一步具体地说,即是一切万物皆可以随心所欲,把握在手中。道家形容修道有成就的人为“宇宙在手,万化由心”。意思在此:一个人能够把宇宙轻轻松松掌握在股掌之间,万有的千变万化由他自由指挥、创造,这不是比上帝还要伟大了吗?至于“通”,是无所不通达的意思,相当于佛家所讲的“圆融无碍”。也就是《易经•系传》所说的:“变动不拘,周流六虚。”

人要小心谨慎,警觉戒备,恭敬郑重,行动洒脱,纯朴厚道,旷远豁达,浑厚宽容,才算作得道之人,决不好大喜功做事情不贪求过分圆满,正由于不贪求过分圆满。所以也就永远不会失败,可以转危为安,可以转败为胜。陈旧了会得到再度更新。

本文部分来自于网络。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