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海默HM
不去放逐,而是去用心遇见一片风景。
今天看啥  ›  专栏  ›  海默HM

“闭关锁国”由来之由明到清

海默HM  · 简书  ·  · 2020-10-17 02:03

小时候,学习历史时,在学习关于“闭关锁国”政策时,总是从清朝开始讲起,认为在清之前,就没有闭关锁国。其实,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闭关锁国”政策由来已久。这恐怕要追溯到明朝初年了。

铁索冰冷锁住了民族发展的步伐


明初时,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为患,再加上朝贡贸易导致经济上处于亏损状态,于是明太祖下令,禁止百姓私自出海,同时也禁止了海外的贸易活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的时候,明朝下令撤销自唐以来就已存在的专门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的市舶司。

明朝闭关锁国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实施“闭关锁国”在当时来说,并非没有道理。首先是军事方面,明朝建立初期,旧元残余并未完全被清除,他们一部分退居蒙古高原,与新朝政权形成长期对峙抗衡状态,这也是后来明朝至明神宗时仍与蒙古分支瓦剌军对阵,连年征战;而同时期,在日本岛上,统一的国家尚未形成,诸侯纷争割据,兼并战争连年发生,一些日本封建领主在战争失利后,便会组织一些武士、浪人以及商人结成团伙,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走私抢劫,侵扰明朝居民。而且,这些倭寇还勾结元末割据势力张士诚、方国珍的残余势力,对大明朝的政治统治稳定形成了威胁。所以,出于南北军事方面的统筹考虑,朱元璋当时就想实行“海禁”后,自己在征战北元政权的时候,南面不会有军事威胁。

其次,明朝在经过元末各路诸侯割据、连年战争后,全国上下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老百姓要有饭吃,确保全国的粮食供应量。而明太祖朱元璋又是一个小农思想比较重的人,他认为海贸就是一种“舍本逐末”,要加以控制。

但是明朝“闭关锁国”并非隔绝一切与国外的往来贸易。他并不排斥官方的贸易,包括到了清朝,一直在延续明朝的这种“闭关锁国”政策。当然期间也有过中断,在17世纪,清政府为了对付郑成功的抗清活动,曾严令“海禁”。但在台湾收复后,“海禁”借解除。但在18世纪中叶后,面对西方国家的不断侵扰,清政府再一次实行“闭关锁国“。清政府不仅对汉族人民心存戒心,而且对与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封建地主也保持深具猜忌之心。他们企图通过闭关、锁国来隔绝汉族人民与外界的沟通,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这种政策在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当历史出现明君时,这种政策显现出其弊端,影响社会发展时,皇帝就会将其废除或者进行改良;当历史出现昏君或者平庸之君时,这个政策就会延续几代,甚至直至家族朝代灭亡。从历史的侧面也可以反映出,世界是一个整体,想要断绝与世界的联系,是永远不可能的。当你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时,屋子外边总会有人会怀揣着好奇要敲开门看看里边。而这个敲开门的人可能是好人,也可能是强盗。十八世纪中叶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要想不被欺负,只能是让自己手中的武器越来越精良,这样,即便我们走出了房子,别人也不敢欺负我们!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