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贤哉飞也

功利性读书

贤哉飞也  · 简书  ·  · 2020-12-25 09:48

这是一段网上摘抄的话,说的是功利性读书。我也迷茫,读些“闲书”到底有什么用。我喜欢的哲学和心理学,我认为应该是对我有帮助的,可能平时我看不到,但有时候处理事情的时候脑子里会突然闪过一些片段,发现自己是是无意中利用了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那感觉也挺不错的,只是这种机会貌似不多,让我也犹豫读书是不是性价比不高的事情。最近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书里高度肯定个人自我的价值,身体和智力这两相辅相成的个体,算是幸福的关键。这就不多说了,有情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

下面是关于功利性读书的一些摘抄,供参考吧:

功利性的读书让你只注重外在的功名,而忽视了内心的丰富。孔门七十二贤,不乏博学多能,高官厚禄者,但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却是单纯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说颜回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也就是说颜回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善于改过自新,注重德行。这种内心的丰富在功利性阅读中不可能习得。

功利性读书会让人自高自大,孤标傲世。知识经常会让人骄傲,给人带来智力上的优越感,让你瞧不起人,无法与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曹不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可能就是知识带来的恶果,为什么中国的文人总是互相瞧不上?因为知识让我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所以很多知识分子不懂得如何去合作,只擅于单打独斗。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没有出现世界性的大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过于骄傲。在座的同学们中会出现大师吗?我不知道,但我想,如果你真的想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的话,你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有限,必须与他人互相配合。因此,读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功利,必须去追逐非功利性的。

在我看来,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而非单纯的知识,从表面上来看,读书是一个惊论: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