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写,深深思。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牵着一只小狗看世界

Day 23

牵着一只小狗看世界  · 简书  ·  · 2018-11-21 16:54

刚阅读了尹建莉的《“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我想起了最近的一些段子,都是在集体吐槽陪娃写作业如何崩溃,比如“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更有甚者是最近几天一封“致未来亲家书”刷屏,这都说明了陪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了许多家长的功课!这正常吗?我觉得不正常!

我想起了去年一件事情。一个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每次我都先让课代表提醒,如此几次之后他依然说“有写,忘带了”,我觉得应该跟家长谈谈这个学习习惯问题。当我把事情一说,电话那头的家长说“老师,最近我比较忙,没有在临睡前帮他检查书包,所以就忘了吧。以后我一定会每天都提醒他”。我不禁哑然。写作业不是学生的事吗?为什么家长还得临睡前帮忙检查书包?我多少明白了这孩子的问题,从小父母一手包办,使得他责任意识缺失了,不把每天完成作业当成自己的事情,更不会为忘带作业或者不写作业负起责任。又有一次,学期末要检查作业,我已告知该生补作业,大概一周上下午各提醒一次,每天必定查一下进度,到了周五那天下午的体育课,他还差几道题,我让同学催促他写了再去玩,毕竟是自由活动时间。不料,得到的回复竟然是,“等我踢球完再说,体育课是我的,不该写语文作业。”我又一次刷新了认知,信息他的家长,请他下周有时间到学校谈谈,这孩子的作业意识太差了,必须让家长重视起来。而到了约定的时间,该家长并未出现,然后一领导问我说那个学生怎么回事,为何得请家长。我说作业没写太多了且自己完全没有意识,我想跟家长商量一下怎么帮他啊!领导松了一口气,说,哦!就作业啊!那我叫他家长来。事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该生家长向认识的领导打听,为什么老师要针对他的孩子?不就是作业没写嘛!最后,家长肯定是没来的。看到家长如此的言行,我也明白这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行成的,也不是我个人可以解决的。我也只是找他过来把我看到的东西分析给他听,希望他慢慢自觉起来,也交代课代表每天提醒他两次。至于其他,我就无能为力了。我始终相信,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所以,听到很多言论说陪写作业太辛苦,吐槽老师应该负起责任,不该让家长帮忙看作业,我就笑了。也许面对一些低龄学生,老师会交代家长多看顾一下有没写作业,但是,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写作业的好习惯却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很多家长其实并不合格,却将问题推给其他人。我欣赏文中作者的做法:当女儿忘记写作业时,她虽然着急却也「不提醒、不做主」,等到女儿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后,再去陪伴她,理解她,安慰她,并询问她想怎么处理,提供了几个方案,而不是直接告诉她该做什么。她这样写道,“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行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也为了他更好的执行,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哪怕是相同的决定,如果它不是来自家长的指令,而是来自儿童自己的意愿,他也会更愿意去执行。”在女儿决定写完再睡觉时,她并没有选择在身边陪伴,而是假装去睡觉。隔天也并无再提及,她认为这都是小事,不是错事,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也不应该责怪,否则它真能固定成孩子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我认为这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对作业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反观大部分家长,如果孩子忘记写作业了,肯定是先批评,在陪伴中也多少会忍不住抱怨,这样的话其实并不是“陪伴”,反而会弄得孩子烦。

文中还说,“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而很多家长却不明白这一点,总自以为是的选择“身陪”,而是还喜欢用自己的付出来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引起他们的负疚感和反感,久而久之,陪写作业就成了亲子关系最大的雷。而家长们却茫然无知,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家长应该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事情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这样的话孩子在做任何事情上都会形成责任意识,家长也可以做到“不陪”了。因此,家长要更新的应该是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某些行为。

最后,我想说:作者说的“不陪”指的是身体不陪,真正该“陪”的是心。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是身陪心不陪,空有形式罢了。那怎能希求有好的效果呢?家长是一种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职业,想教育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自己要千方百计的自我培训,途径很多,就看有没有心罢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