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李在宥

27.道德经(27)

李在宥  · 简书  ·  · 2021-05-23 14:07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 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以下讲解摘自王晨阳讲书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 zhé),

善行,善于行动,善于做事。辙迹,车轮的痕迹。善于行动善于做事的人不会留下痕迹。这里说的 不留痕迹,是指不要让别人知道我们这件事具体是怎么做成的, 即完成这个工作的具体过程。别人只能知道最后的成就。这样做可以增加神秘感。世上的人,对这样的人会有尊敬,惧怕和好奇的情感。

瑕谪,瑕疵,引申为缺点。善于表达,别人无法挑出毛病来。

-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于计数的人是不用筹策(算盘)这种工具的。 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对某一领域真正特别熟悉的人,他就会减少或摆脱对外界工具的依赖。

关楗,门锁,引申为防范预防。善于防范问题的人,会做的滴水不漏。防范的要点是外松内紧。

善结,引申为控制,管理和约束。 善于管理控制别人的人,他不会用明显的规矩和条款去限制你,压制你。而是会用感情来控制管理。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修道得道的圣人们,可以处理好和每一个人的关系,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每一个人。所以不管是谁,不管什么事情,他都能帮你解决,都能给你提出有用的建议。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他们甚至可以解决人类和大自然,或解决大自然当中的很多问题。上述这些状态是完全符合真正的智慧的,也是符合道的。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道家追求混成的境界,即多专多长,博学多才,广博精微的境界。 真正的善人,不满足于只做别人的老师,只教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也不会满足于只继承自己的老师交给自己的东西。 真正的善人,要能够用智慧帮助别人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主动追求创新,超越自己的前辈和老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没有智慧的人,只满足于教会别人。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我们不要认为我们做了别人的老师我们就多么高贵,也不要满足于只讲授基本知识。只教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人,表面上看他们也是有知识的,有智慧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是糊涂虫,因为他们在重要的地方反而没弄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实用的方法和智慧,帮助学生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明白了这些,才是真正明白了善人的标准。(道家所说的善人,不仅要品德好,还要能够做成事业,解决问题。)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