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布拉格向北
北美社会科学博士,独立学者,关注城市文化和认知心理学。美国瑜伽联盟认证瑜伽教练。 更文不限题材,书评、写作、研究方法、城市设计、手绘、瑜伽、心灵修行。 带着问题读书,写有观点的文字。 公众号:布拉格向北 (TypeOnApple) 更多内容瞧博客: http://jiangbei22.com
今天看啥  ›  专栏  ›  布拉格向北

你真的了解自然平衡吗?科普几个“生态常识”误区

布拉格向北  · 简书  ·  · 2018-02-14 02:37
素里州立公园 (Surrey Bend Regional Park),冬天雨季小河塘

在你看来什么样的湖泊是生态健康的?

如果用生态修复力表达生态环境的健康水平,那么生态健康意味着在水质变化、水量变化和外生物、人为侵蚀的情况下,湖泊依然能在不多时日里恢复生态平衡。

误会1: 面积大、水质清的湖泊就是健康的生态系统。

事实证明,水质好、面积大的湖泊未必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观察大自然里那些常年不会干涸、受污染以后有相当自净能力的湖泊,你会发现它们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会是孤零零的一个湖,相对大的湖面旁边通常都有几个小河塘

别看小河塘储水量不大,对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作用不可小觑。

雨季,小河塘周围的植物首先复苏生长,这期间,植物密布的小水塘是大量昆虫、蛙类、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繁殖、藏身的好去处,而且这里面的蛙、鸟、鱼、虫跟大湖里的种类往往有区别。

洪水季节,大湖水面上涨,湖水满溢,旁边的小河塘就像一个个辅助存水的泡泡,有一部分动物可能也会随着洪水被冲进小河塘。进行新一轮的生物平衡。

旱季,小水塘更早的干涸,腐质土壤是各种小生灵休养生息的好地方。水质比大湖浑浊,并不表示里面的生物种类少。

素里公园的大湖
素里公园大湖,冬天泡木材,几个月后有船把木材运走,加工成各类“加拿大制造”产品。


误区2:一提到自然,就认为那是野生的、人迹罕至的纯风景;一提到城市公园,则想到那一定是需要密集维护的人工景观。

这世界上目前除了北极少数冰川地带和大西洋、太平洋上几个的小岛,基本上没有多少人没到达过的地方了。有人的地方,人的行为就会跟自然发生交集,就会改变生态系统。

保护生态系统的意思并非让其自生自灭,保护本身就是一种人为干预

人的痕迹已经无处不在,看这张照片,素里州立公园中间开辟一条路,尽头就是住宅区。
素里公园的入口
大温哥华地区的另一个受人欢迎的周末聚会公园,阿达高夫(Aldergrove)公园。和素里公园一样,这些公园都不是纯粹的野生自然环境。看起来非常“生态”,是不是?

长周末去了素里州立公园,很喜欢这座公园的设计。公园设计兼顾了游人的娱乐体验和景观功能多样化,比如水净化、土壤培育、生态多样性、鸟虫授粉、动植物科研和教育、气候调节等等。

具体的做法这里就不一一详述。我就举一个例子,林间倒下一些树木,刻意保留在原地没有被清理移开,于是这些树茎又为苔藓提供了表面,藓类植物具有非常好的透水、分解功能,渐渐让树木表皮分解、松动,成为小型昆虫的家园,被分解掉的树皮脱落,补充土壤的养分。这属于典型的低干预景观做法,使得各类有机无机生命发挥各自才干,而不需要依靠大量人工维持,这就是我们推荐的生态恢复力(Resilience)的作法。


枯木上新生的苔藓


误区3:景观设计师等于园艺师。

这恐怕是对景观行业最大的误会。景观建筑师关注的是生态景观的健康,让自然服务人,同时保护自然、改造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别再问我你的前院应该选什么花来种,我们真的不是你的花园植物配置专家!好吧,虽然这个行业经常被当做种花种草的。

以下几张照片是在温哥华拍摄取景的照片,你认为温哥华更偏向城市景观还是自然呢?

市中心(摄影:刘淙)
学校核心大道尽头的玫瑰园,能看到对岸13座山峰 (摄影:刘淙)
周末在路上随手拍到的街景,这算不算是郊区豪华别墅?其实它真的就是一部普通的民宅,背后是森林,对面有湖,贵在风景。


误区4:自然平衡一旦打破,很难恢复。

是,也不是。

我们常常低估了生命本身的修复能力,这里指的修复力既包括生态,也包括社会层面。

举世震惊的四川地震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看到灾区人民自救与社会救助配合完美结合,灾民迅速回复生产生活。

典型的生态恢复案例是1992年北美黄石公园大火,火势迅猛,连烧数月都没有被扑灭。火灾过后的景象让人唏嘘不已,但10年后,黄石公园的生物数种不但没有比火灾前减少,反而增加了。

这该怎么解释呢?

1992年黄石大火
大火过后的景象

为什么火灾后生态多样性反而增加了呢?

我们小学都学过生物链,明白健康的生态圈本身是各种生命平衡的结果。我再简单的解释下生物链的基本法则,大家就明白了。生物链常识101:

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和水中的元素转化成生命物质。以植物为食的昆虫以及兔子、田鼠这些哺乳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吃小昆虫的蛙类、蜘蛛、蜻蜓是二级消费者,再往上走就是狐狸、狼、猎蛇等小型食肉动物,生物链的最顶端是狮虎、北极熊、秃鹫、鹰这些食肉猛兽。最后,生物链最低端的分解者,负责把所有上层生物的尸体分成氮、磷、钾、碳等化学元素,让这些元素回到土壤、水和大气,再次成为生产者的养分。以次营养循环,生生不息。

从理论上讲,黄石公园大火以前,每一层级都有好多种生物。这些生物从数量上是平衡的,也就是说,一对狼繁殖、成活多少小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年有多少野兔、田鼠,同时还和鹰、狐狸的数量有关。

大自然在冥冥之中,让每种生物各就其位。

一场持续数月的大火,打破了这种平衡。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植物大量死光光,初级和二级消费者也大量死亡,很少的食肉动物和猛兽由于能跑、能飞而幸存。

火灾后,这些动物很快就把为数不多的田鼠、野兔这些食草动物消灭掉,而来年它们会生数量很少的幼崽。接下来的几年,绝大多数食肉动物都处于饥饿状态,只有体质好的小狼、猫头鹰、狐狸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即使没有人工干预,森林大火过后也并非寸草不生,耐受力强的草本植物、灌木会在短短1年内成熟,一些灌木也会在5年内成年,25-50年后大型树冠成型。

很多植物的种子能在大火中幸免于难,比如松果就靠火传播松子,再回到土里生长。火灾使松树有了绝好的生长机会,在其他树木成熟之前先占领高空,有充分的机会吸收阳光,形成大片树荫,给喜阴植物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空间,由于少了田鼠、野兔的骚扰,这些植物迅速繁殖生长。

不同植被有自己的生长周期,一般情况下低级的草、灌木先长。由于火灾后松树迅速繁殖,给其他低空植被遮阴,让它们能更快成熟。



做了十年规划和建筑景观设计,我依然不敢说自己真懂环境。

近几年阅读了大量生态研究报告,诚惶诚恐,知道在对生态系统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大提发展,其实是作恶。这种无知体现在把人类社会看成与自然系统脱离的独立系统,它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种巨大的破坏。

我想对刚刚入门的同行说,无论你是做建筑景观、还是城市设计,多了解一些生态常识,于你的职业和个人生命本身都有益处。人类文明的本质,是有理性目标指引的复杂协作。我们今天认为美好生活是什么样子,决定了我们的子女未来有怎样的生存环境。

过去,已无可挽回;未来,仍充满希望。

从现在起,用心观察、体会。了解生命的真相,了解自然与社会运作的原理,尊重一切生灵,作一颗传播善意的种子,在我们走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我选择、也热爱这样的人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