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木兰秋菊

吃饭里的人生哲学(原创)

木兰秋菊  · 简书  ·  · 2020-04-07 08:38

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系列3

一顿饭虽然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却像一面镜子,在觥筹交错间,推杯换盏间,照出吃饭人的性情,照出人间百相。

同样的饭,有时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却索然无味,饭吃得如何,和吃饭时的心情有关,与一起吃饭的人有关,《天下无双》里有一句话:其实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一起吃。赏心乐事喜笑颜时,自然饭香酒醇茶亦浓,抑郁塞满愁肠胃时,饭便如土和泥般没滋没味,和竞争对手吃饭时自然心浮不定,百转千回,和三五挚友吃饭时则畅意开怀,惬意自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那些名载史册的饭,品一品吃饭里的人生,吃饭里的哲学。

人生需要及时而正确的决断,因为机会非常难得,稍纵即逝。 著名的鸿门宴上,项羽谋士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曾指令项庄在饭局上舞剑,借机刺杀刘邦。但被项伯掩护未果,后刘邦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卫护,刘邦得以脱险。这一顿刀光剑影的饭上,刘邦还是幸运地逃脱了,而项羽错失了一次大好良机,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在自己不够强大时,要懂得韬光养晦,养精蓄锐。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大,刘备当时还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曹操请刘备共饮青梅酒,以试探观察,他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假装胆小怕事,蒙蔽了曹操的锐眼,为自己的逐步强大挣得了机会和时间。

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核心竞争力,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是你吸引人才和成就霸业的关键。 曹操在《短歌行》中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曾告诫他的儿子伯禽时说自己为了接待天下贤士,吃一顿饭间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连咽下食物的时间都没有,就怕轻慢了人才。曹操借此也表示向周公学习的决心,正是如此爱惜人才,才成就了他们的霸业。

人要懂得审时度势,不要贪慕荣华富贵,功成身退,颐养天年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杯酒释兵权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宋太祖在与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喝酒时,委婉地表示自己担心他们中有人走自己的老路,起兵造反,劝说他们解甲归田,这样你们既可以幸福地颐养天年,我们君臣之间也可以毫无猜忌,两下相安。这些将领无可奈何,只得从命。一顿饭吃掉了工作和前程,自然会心塞,但与韩信的解决相比,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时,秋天里西风刮起,突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便立即辞官回乡。想起家乡的饭就辞官归去,这样的果敢可能时人很难做到。但贵在不被功名利禄所羁绊,毫无留恋,潇洒归去,在齐王造反时,他也有幸未受牵连。

看到有困难的人就大方地伸出手拉一把,谁没有失意之时,人也要懂得知恩图报,真心感谢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一饭千金这个词我们非常熟悉,是专指漂母之饭的。韩信在未得志,生活非常困苦时,靠浆洗勉强维持生计的漂母曾给他饭吃,给予了帮助救助,韩信被封为齐王后,没有忘记漂母的恩惠,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元代黄庚曾写到“一饭岂能忘漂母”英雄未遇有谁知。”(《题漂母饭信图其二》)

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吓倒,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始终相信未来。 李白在《行路难》中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吃饭时多次放下酒杯、筷子,难以下咽。 天宝三年,他因为蔑视权贵,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在酒席上他感叹求仕无望的艰难,心绪茫然,苦闷抑郁,不知道路在何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难以下咽。但是欣喜的是李白永远是乐天派,他从来都相信未来会更好。他想到历史上的姜尚和伊尹,他们也都曾经有过人生的低谷,但终都建功立业,他相信自己也会有出头之日的,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越是急于求成,越是事与愿违。 《世说新语》记载王蓝田食鸡子的故事,他性情非常急躁,曾经吃鸡蛋时用筷子扎,没有成功,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