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伈漪

幸存者偏差

伈漪  · 简书  ·  · 2018-09-23 22:24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认知偏差的概念,叫做:幸存者偏差。中国有句古话叫“自古红颜多薄命”,后来这句俗话被改成一个段子,意思是“不是长得好看让人薄命,实际上只是薄命又长的好看的女生引人关注,其实更残酷的是有些长的不好看的女生也薄命,只是没有人关注他们”。类似的段子还有一个:“有人问,吃饭的时候小孩总是被大人批评爱挑食,那为什么大人不挑食呢?如果用幸存者偏差来解释就是:大人买菜的时候只买自己爱吃的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简单来说指的是:人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举一个好玩的例子,在上学的时候,学校组织春游,出发前需要查人数,点名的时候班长会开句玩笑说,没来的人举个手,好的,人都齐了,我们走吧。这个搞笑的例子就是幸存者偏差,就像没来的人不会举手一样,人们会在某些过程中忽略沉默的数据。幸存者偏差的概念,最早是在二战期间发现的,在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方请了一些物理学家、统计学家、数学家等组成了一个特别的小组,专门研究如何解决空军被敌军击落的问题,当时根据军方统计,所有返回的飞机里面,机翼部分中弹最多,机身和机尾相对中弹较少,于是就有人建议,多加强机翼部分的防护,这个建议听起来特别符合直觉判断,但是在小组里面有个来自哥伦比亚的教授直接驳回了建议,他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意见,那就是“加强机身和机尾的防护”,听起来是一个反直觉的结论,那为什么他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呢?他解释道有3点原因:一是军方目前统计的数据样本全部是安全返回的战机,而未能返回的战机数据我们是没有的;二是在这些返回的战机,虽然机翼部分中弹严重,但依然可以安全返航,说明这些机翼受损的影响并不是致命的;三是虽然机身和机尾很少发现弹孔,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部分中弹很少,而是恰恰说明这两个部分中弹,飞机就无法返回了,基于以上三点分析,仅仅依靠幸存者的数据作出的判断分析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而往往是非幸存者数据才是关键,后来大家就把这种现象定义为“为幸存者偏差”。

      在生活中,幸存者偏差效应会容易误导大家只关注成功者,而忽略那些失败者。最典型的就是成功学里面的代表人物,他们在某个领域成为了幸存者,之后就会大谈特谈自己成功的秘诀,将自己的投资心得方法告诉大家,然后进行全国演讲、卖书,获得一票追随者。但是在这里,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采用同样经验和方法而失败的人是没有机会进行演讲的。这也就导致,幸存者偏差会误让人们以为使用同样的方法便可以获得同样的成功。但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功跟很多因素有关,如果只看到幸存者的言论,往往会让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不到事情的全貌。

      那么面对幸存者偏差,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幸存者偏差的误区,就不必盲目听信所谓的权威。比如某某企业家说什么创业就是拼胆识,做决策就要有魄力。但是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他的个人经验,只代表了这套经验系统适合他成功的条件,有时候结果论就会简单粗暴的归结为:你成功了就是有大胆有魄力,你失败了就是冒失鲁莽不计后果,经验可以做参考,但是绝不是唯一正确的。

      2. 批判性思考,比如有人说“做决策就是要有魄力”,那我们可以找出反对这句言论的例子,因为有很多人他们很有胆识有魄力,但是依然没有获得成功,而还有很多人谨小慎微,最后也获得了成功。

      3. 我们在做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不要忘了样本的随机性,而不是只看经过筛选的幸存者的数据。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