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放天歌

轰炸中的动物园

放天歌  · 简书  ·  · 2019-03-26 21:57

这几天读《最后一役》,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的著名二战三部曲之一,描写的是1945年4月反法西斯阵线对纳粹的老巢柏林发动的最后的攻击。其中有一个细节颇能触动我的心弦。当时的柏林,每天不分昼夜的遭受盟军的轰炸,美军白天,英军晚上,苏军随时。著名的柏林动物园-----据说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动物园-----也同样遭受到惨烈的轰炸,大部分的设施都给炸毁了,但是即便是这样,剩余的几个幸免于难的动物围栏还在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

饲养员没有喂养动物的东西了,连人都吃不饱了,但是他们还是竭尽全力的想办法保护这些动物们。

施瓦茨找到了一些马肉,给一只从非洲过来的大鸟送去,但是这只鸟只吃鱼肉。

即使没有空袭,对施瓦茨来说,每天与这只鸟相处也越来越成了一种磨难。他把马肉递了过去。“我只能给你这个了,”他说道,“我能做什么呢?我知道你最爱吃鱼,但我搞不到。你想不想要呢?” 那只鸟闭上了眼睛。施瓦茨悲伤地摇了摇头。它每天都做出同样的拒绝。如果这只鹳一直这么固执的话,那么只能被活活饿死,但施瓦茨却没有任何办法。最后一盒金枪鱼罐头早就吃完了,而鲜鱼在柏林更是成了稀罕物,至少柏林动物园里找不到。

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人们躲过一晚的可怕的空袭,第二天发现自己还活着,只为了这个理由,就决定再坚持活一天。竟然还有人为了动物园的动物在努力着,担心着,悲哀着。战争带给世界的劫难,不只是人类这个物种承受着,也呈现患难与共的样子。

谁还有心情去动物园呢?我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张照片,是伦敦遭受轰炸之后,在一个图书馆的残垣断壁之中,几位绅士模样的人在看着还未倒塌的书架上的书,他们看得很专注,仿佛在一个和平时代的阳光明媚的早上一样。

那么,既然这时候动物园还开放,肯定会有人进去看得。如同泰坦尼克号就要下沉了,乐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因为有人需要音乐。我想,这时候的动物园肯定也没有什么围墙了,不需要检票了。我想,可能一位刚刚失去家庭的小姑娘,身上都是血,几天没吃东西,踉踉跄跄地走到长颈鹿的矮墙前,定睛看着这些同样惊魂未定的动物,想起那些晴朗的星期天,爸爸妈妈和弟弟一起陪她来看动物,而他们都不在了。既然我没有死,那么就要好好活下去。这些长颈鹿都还顽强的活着,我也可以。

多年后也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当年活下来的小姑娘带着自己的孩子有一次来到动物园,站在同样的位置,看着已经不是当年的长颈鹿,对孩子说,这真是神奇的生灵!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