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禧湖_老七
个人公众号: 千禧湖杂文社 我的梦想是写一本完稿后就可以安心去死的小说。
今天看啥  ›  专栏  ›  千禧湖_老七

王虫国的冰

千禧湖_老七  · 简书  ·  · 2018-01-14 17:23
文/老七

我要讲的是关于夏虫国的故事。在这之前,我们人类国流传着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夏虫不可语冰”。这是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的一位智者庄子说的,庄子为什么说这句话,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现在大家用这句话来回应见识浅薄、思想狭隘,不能与之交谈的人们。对他们讲道理,就像对只能活在夏天的虫子说冬天的冰雪一样,对牛弹琴。这个比喻无疑是很恰当的。

随着在人类国中流传愈广,这句话也被夏虫国的一些很有学问的虫儿学了去,渐渐地这句话在夏虫国流传开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夏虫这个种类:它们长着一双黑眼,嘴巴像蚊子一样尖利,上面生着倒齿,生两对足、一对长长的触角从头两侧延伸到腰间,背上一副假翅。其大小和一只北方蟑螂相仿,但负责守卫夏虫国的大力士可以长到南方蟑螂那么大。它们不会飞,背上的假翅振动发出刺耳的鸣叫声,用于搏斗或吸引异性交配。

就是这样的一种虫子中诞生了不少有智慧的个体,它们把人类国的许多话引进了夏虫国,比如这句“夏虫不可语冰”。然而夏虫并不知道这是在说自己,何以呢?是因为夏虫只是人类对它们的称呼,在夏虫国,它们把自己叫做王虫,所有虫都是王虫国的子民了。

新一年的仲春时节,王虫国恢复了生机。王虫宝宝们都从它们妈妈的尸体中孵化出来,它们的爸爸在前一年秋天已经被王虫妈妈当做了晚餐享用。尽管如此,王虫国随着王虫宝宝们的长大迎来了伟大复兴,渐渐地,智慧王虫们感到很苦恼——它们根本无法与愚笨的低等王虫交谈——低等王虫只知道夏天的桑叶、高粱、小麦、果园,只见过它们生活着的绿草和小溪,对于王虫国的建设毫无帮助。对任何事都是一问三不知。

但低等王虫也听明白了,“夏虫不可语冰”——智慧王虫们总是对它们说这句话,然后摇摇头叹口气、扇动背后的假翅便跳到另一片叶子上了。需要注意的是,低等王虫跳跃的时候是不用扇动假翅的,这是智慧王虫的跳法,这种差异在负责观察昆虫的人类国学者眼里,叫做物种多样性。于是在人类国,夏虫有振翅亚种和非振翅亚种,其实就是智慧王虫和低等王虫的分别。

低等王虫们并不甘心遭受鄙视,于是它们结伴四处筑巢繁衍、泛滥成灾,一度传播到了人类国的西南盆地一带。低等王虫们拼命地四处迁徙,是为了看一看智慧王虫口中“夏虫不可语冰”的冰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们几乎就要成功了,在处暑时节,低等王虫们一度到达四川康巴高原的山脚下。如果它们继续向西走,就要在雪山上见到冰了。

可是一年中的这个时候,王虫们都进入了老年,身体机能衰退,两对足开始萎缩、一对触角慢慢缩短成一个圆形的小球,背上的假翅变得坚硬,能发出清脆的铜锣似的响声。等到王虫们开始准备繁殖的时候,王虫国的议会规定——今年秋天的产卵指标,智慧王虫每户40只卵、低等王虫每户5只卵。根据人类国的昆虫学家研究,王虫的虫卵孵化率在20%左右,也就是说每户低等王虫只有希望培养出一个后代。事实上,根据指数递减规律,连续几年之后大部分的低等王虫们都会绝种。

低等王虫们不干了,它们联合起来在王虫国议会门前抗议。低等王虫表示,虽然它们被划为王虫中的愚民,智慧王虫们谈任何事都以“夏虫不可语冰”为由,拒绝与低等王虫商量。但经过低等王虫的集体寻找,根本没有找到智慧王虫们所说的那种东西,根本就没有王虫见到过“冰”的存在!低等王虫们大喊:“你们谁见过冰!?”

智慧王虫们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帮不可救药的蠢货们,连冰都没有见过,呜呼哀哉!”,它们很为低等王虫的愚笨感到惋惜。精英集会的议会大厅里气氛显得有些沉重,一位年轻的智慧王虫打趣道:各位高足,撇开那些低等王虫不要谈罢,愚蠢的虫终将自生自灭。我们大家不妨以“冰”为主题,吟诗作对如何?

“好呀,哈哈哈,小兄弟好雅兴!”

“哪位兄台先来?”

... ...

... ...

“那晚辈就自己先出一幅上联,献丑献丑,上联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合韵。”

“兄台上联果然不同凡响,老朽对曰:软硬糙滑温热凉,百感交集!”

“好!”,“好呀!妙哉妙哉!”,“能把冰形容的如此贴切,恰到好处,两位真乃我王虫国栋梁之才!”

“本王给诸位议员大臣们赐一个横批吧,也借此堵住在外面抗议集会的低等王虫的嘴!”

“臣等洗耳恭听!!”

“冰雪聪明!”

-end-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