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舒文shuwen
不务正业的工学博士,行走在读书与记录之间,走走看看,写写画画。
今天看啥  ›  专栏  ›  舒文shuwen

孔夫子的为官之道——舒生读《论语》之三十五

舒文shuwen  · 简书  ·  · 2018-08-13 22:28

罗荣桓元帅从加入革命队伍起,不管做基层工作还是后来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罗荣桓都坚持联系群众,也很乐意低头做事。上任总干部部部长后,罗荣桓在一次大会上告诫干部:“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为此,有同志专门写了一首诗赞扬他:“革命友谊重山河,首长关怀暖心窝。帅府门前客不断,单车倒比汽车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是鲁国大夫,季孙氏,叫季肥。康是谥号。这句话的意思是: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才能使唤民众,还能让他们对上恭敬,尽忠竭力,还相互勉励,加倍努力。孔子说你治国理政能庄重有仪,不怠慢,民众自然对上恭敬;你能做到孝敬尊长,慈爱幼小,民众自然尽忠竭力;你能举用有德有才之人,帮扶德行能力不足的人,民众自然相互帮助,互相勉励。

季肥是鲁国的权臣,正是他与叔孙、孟孙三家专权,国事日非。他问孔子怎样使唤老百姓,这个动机本身就有问题,自己作为臣子,架空国君,眼里没有规矩和礼法,还要问怎么样让下面的民众如何才会敬、忠?可以想见,夫子听到这个问题时内心一定“万马奔腾”。但孔子的回答并没有批评他不对,却要求季康子自己如何去做。这既符合夫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理念,也是对季康子毫不客气的回击。结合前面一节,夫子建议鲁哀公在用人上做文章,这一节要权臣在自身修为上下功夫,放到鲁国当时三家乱政的大背景下去体察,夫子的良苦用心跃然纸上。

回到这句话本身,孔子提出了如何为官的大命题。归结起来就是,求政治清明,须从提升官德、政德做起,从领导阶层以身作则开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法治不健全的政治生态下,人治是主体,领导阶层的文化道德风尚,对于民众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即使法治健全,为官弱化为普通职业,从政者的私德对政府的威望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宣扬大力提升从政者个人的道德操守和人格修为也不为过时,良法与善治相结合,才会相得益彰。

为官从政是个技术活。孟子讲: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二、德三。就是说,为人尊崇一是来源于爵,即地位和权力;二是来源于齿,即年龄和资历;三是来源于德,即品德和人格。以此相应,领导可分为权力型领导、权威型领导和魅力型领导。领导力首先来自于职务,有职才有权。但有时候领导者自身素质不高,品行一般,因为种种不可名状的原因而身登高位,就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民众和下属出于对权力的敬畏和自身利益的关切,不得不为领导者效力,内心充满怨恨和不满。这种只凭借权力的领导,只能是低层次的领导,充其量是个权力型领导。

有权力不一定有权威。权威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是民众和下属对领导者能力、品行、业绩的一种认可。有权威的领导,可以放大权力的效能,由他来执行政策法规、推动部署工作,往往效果事半功倍。这种领导一般会被贴上“能干”“有魄力”“实干家”等标签,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往往能力挽狂澜,既有骄人的业绩,也可能饱受争议。但如果过分依赖和显示权威,领导者自己不加以克制,可能导致民主被破坏,走向个人崇拜和专制独裁。

不论权力型领导还是权威型领导,都只具有硬性领导力,而只有魅力型领导才具有“软实力”。西方把这种“软实力”叫做“影响力”,在法治健全、民主监督的社会中,对这样的“软实力”则更为看重,反而权力型和权威型领导在法治和监督面前,不仅无用武之地,甚至会适得其反、身陷囹圄。麦克斯韦尔说“领导的本质就是影响力”,“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是影响力”,“如果有个人声称自己有领导力,不要轻信他的言辞,不要看他的资格证书,也不要看他的头衔,只要看他的影响力”。只有具有这种“软实力”的领导,才是真正具有领导才能的领导者。中国传统文化把这种“软实力”称之为“天爵”,仁义道德是“天爵”,权位官职是“人爵”。孟子讲“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不断提升道德修养,自然会有为官从政的影响力。古今中外,义理相通。

这种“软实力”不是靠上级授予的,也不是职务和权力带来的,而是领导者通过自身努力、日积月累的结果。这就回到孔子对季肥的那番话,不能把眼睛盯着民众和下属,而要眼睛向己、刀口向内,凡事多问一个“我做到了吗”,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修为和能力素质,以期立身为旗、以上率下。就如金一南将军在比较共军和国军时说的,国军是“兄弟们,给我上”,共军是“同志们,跟我上”,一字之差,境界云泥。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者当学战无不胜的人民解放军!

反观今日,有些身居高位者,不懂得德行修养不会随着职务提升而提升,反因会随着职务提升更易于出现德不配位的道理,以为自己职务比别人高了,就会“官大学问长”“官大德行高”,有了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资本。这种骑上马就以为自己很高,殊不知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不懂得罗帅说的这个道理,离“落马”也就不远了,为政者当引以为戒。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