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胡俊0320

「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6,胡俊

胡俊0320  · 简书  ·  · 2019-07-13 23:28

拆页七

来自第四章《知识的“滚雪球”效应》

P79

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编码

假设你是米娅,站在沙坑里看教官解释并演示伞降着地技巧。这时候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表征。大脑是如何把感官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的,就目前来说,人类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一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编码,同时把大脑中的这种新表征称为记忆痕迹,它就好比我们摘记的笔记或便签上的几句话,是短期记忆。

在目常生活中,这种短期的、不规则的记忆会指导我们处理很多事情。例如今天健身换衣服的时候,如何修好储物柜上损坏的插销,上完健身课之后记得在半路给车换机油。这类记忆都不会存在太久,这是一件好事。但必须要牢记那些将来有用的经验与知识,而且要记很长时间。就拿米娅来说,她需要记住那些特定的跳伞步骤,不然落地的时候就会扭断脚踝,甚至丢掉性命。

巩固

这类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被人们称为巩固。新学到的东西并不稳固:其含义并未完全形成,因此会被轻易改变。在巩固过程中,大脑会识别并稳定记忆痕迹,这可能会需要数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而且涉及对新资料的深层次处理。科学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会重放或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赋予其含义,填补空白,并把新知识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和已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其他知识关联起来。理解新知识的前提就是具备已知。另外,巩固也非常讲究搭建新旧知识间的关联。米娅拥有丰富的运动技巧、不错的身体素质,以及先前的经验。这些知识都可以和一次成功的伞降着陆所需要的元素联系起来。不管用什么方式,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长期记忆巩固起来,都是需要时间的。就像我们之前指出的那样,睡眠似乎有助于巩固记忆。

大脑巩固新知识的方式和写文章的过程非常相似。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初稿会非常干瘪、不严密。你在下笔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想表达什么?几次修改过后,文章有了些起色,无关的观点也被删除了。先不管这篇半成品让他发酵一下。等你一两天后重新拿起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想表达的东西在头脑中更明确了,或许你现在能意识到,自己要表明三个主要观点,你把这些观点和读者熟悉的案例已经辅助信息联系了起来。你重新安排并整理的论点,让它更具说服力,也更精炼。

同理,人们在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一开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因为最重要的方面并不是最明显的。巩固有助于组织并强化学问,同样的道理在一段时间后进行检索很明显也有同样的效果,因为从长期记忆中检索一段内容的做法,既可以强化记忆痕迹,又可以让这些东西变得可以修改,具体来说就是让他们能和最近学的东西关联起来。这一过程被称为再巩固,是检索练习修正并强化学习的方式。

检索

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想让学习成果牢固可靠,我们要做两件事情。首先,在把短期记忆重新编码并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其次,我们必须把这些资料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以便我们今后回忆这些知识时能够游刃有余。掌握有效的检索线索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经常被人们忽视。这项任务不仅仅是把知识转化为记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检索知识,和学习本身一样重要。

即便有人教我们打绳结,我们还是记不住方法,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练习,也没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假设某天在城市公园里,你碰见了一名鹰级童子军(美国童子军年龄最高的一级组织)在教打绳结。你一时兴起学了一个小时。他演示了种或10种绳结样式,解释了每种样式的用途,让你进行练习,临走还送你一条小绳和一本小册子。你回家后下定决心要练习这些绳结的打法,但是生活太紧张,没有练习的机会。绳结手法很快被忘掉了,整个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什么也没学到。说来也巧,第二年春天,你买了一艘小船,想钓鱼。你想把铺系在缆素上,但是手拿绳子不知所措,只记得要把绳子末端绕一个圈。这时,你其实就在练习检索了,你把童子军小手册找出来,重新学习如何打单套结,你用绳子绕了一个小圈,然后将短的那一头从圈里穿过,嘴里默念着口诀“兔子钻出洞,绕树走一圈”,然后再回来,再次检索后,你开始上手,而且绳结也打好了,就和你的心里想的童子军的作品一样。之后,你在椅子旁边放了一根绳子,在电视播广告的时候练习打单套结。这就是进行有间隔的练习,在之后几周里,你吃惊地发现,只要有一根打好结的绳子,很多小事情做起来都会非常轻松,这也是在进一步进行有间隔的练习,到8月,你已经彻底了解了单套结在生活中的所有用途。

「I,重述知识」女司机,真的是性别导致吗?

学习的三个步骤,分别是编码、巩固、检索。

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第一步会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心里表征,那就是编码。针对知识的重要性,我们会对重要的知识进行巩固,短暂的或者不重要的知识就可以让它自然的遗忘。进行巩固之后,我们能够对其形成长期的记忆,但是这并不代表当我们需要调用的时候,里面就能把这个知识从大脑深处调用出来,此时我们还需要给长期记忆中要用的知识搭建一个检索的线索,这样就可以保证我们需要调用的时候立马能调用出来。


我们从考驾照到最后行驶上路,这件事情很重要,关乎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的大事。想必我们一定会去重视,但是为什么我们通过网络,看到很多“女司机”因为操作不当出了那么多让人恐怖的事故。真的很男女性别有关吗?操作不当这个问题我认为和性别真的关系不大,不然交通部还不直接禁止女司机或者提高女司机拿驾照的标准,你说呢?

不是性别问题,那问题很可能出在了学习驾驶这个过程中,通过学习的三个步骤,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借鉴呢?

我们每个人学车都会通过驾校的教练学习,然后去车考,通过后再领取驾驶证,最后开车上路。

和教练学习的时候,首先我们的大脑会进行编码,在我们大脑中形成心理表征——短期记忆。对于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常见的操作错误,我们需要去进行巩固,从而形成长期记忆。我们会通过看教学视频,教练的讲解等方式在大脑中进行巩固。同时有上路开车练习以及路考让我们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检索,最后形成心智模型,达到条件反射的能力。顺利考完试后,我们就可以拿到驾驶证了。

但是我们考试中,并没有引入容易出现事故的场景,因而大脑在碰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并不能里面检索到应该如何去操作,这时候很多司机就会手忙脚乱,造成事故的发生。

老司机的交通事故相对较少,是因为他经历的情况多,大脑中有足够多的应用场景,为技能的调用提供了足够多的见多线索。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想在考驾照这一块,可以添加一些模拟仓中的训练,为我们的长期记忆添加更多的检索线索,这样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很好调用应对方案。

当然,个人也可以去模拟的。

比如我在刚学车的时候,下雨天教练带我出门练车,过弯的时候教练会说,过弯的时候别一边刹车一边过,因为雨天路滑,轮胎摩擦力比较小,容易发生侧滑的情况出现。

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新知识,在大脑中进行了编码。我个人喜欢开车,所以对这个知识比较重视,因而会有意识的对它进行巩固。过弯的时候我就会去试试刹车,不刹车,甚至加油门的情况,感受车子给的不同反馈,为知识构建检索的线索。同时我还会去看一些车祸的视频,这样就可以拓展自己大脑中的场景,为技能构建更多的检索线索。只有这样,到需要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女司机”的出现,很可能是学习过程出了问题。

最后分享个实用的技能:

相信很多人都是开车的,也看过如果刹车失灵的时候,如何让汽车停下来的方法,对吧?你可以问问自己,真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能否直接调用呢?如果不能的话,建议在没人的地方,多去试试。同时你需要去感受利用手刹或者降档的过程中,身体的感受,以及去发现哪个更适合自己使用,有时候甚至可能两种需要同时使用,并为这个技能建立检索的线索。

上面提的这个技能如果你还不知道,可以去网络上搜索下。建议学习下,并实际去尝试,不然到用的时候,你很可能做不到。

我希望你永远不要用到这个技能,万一真有必要用的时候,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

「A2,规划运用」三大步构建学习快通道

虽然上了学习力课程以及通过了线上的训练营,但是我拆书的能力还是很薄弱的。我打算利用好学习的三个步骤,构建学习实践的方法,达到年底成为三级拆书家的目标。

【编码】通过多看优秀的拆页,学习拆书的不同技巧,做好笔记,构建心理表征。同时每天拆一个片段在简书上输出。

【巩固】每周复盘,回忆之前的笔记,同时回看这一周在简书上输出的便签,并进行修改。将短期记忆巩固成长期记忆。

【检索】多找原文片段,想想这个片段适合怎样拆,哪个片段适合怎样拆。每天都利用不同的方法去拆相同的片段,或者利用相同的方法去拆不同的片段,为不同的技巧构建检索的线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