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李克富

李克富 || “装”出完美的人生

李克富  · 简书  · 心理学  · 2018-09-15 05:45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整饰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说,人人都在扮演,都在“装”。


装:狗模人样!


就昨天我在涂鸦中提到的“虚假接受行为表演技术”,某学员让我给她具体做出解释,我没有答应而是让她先去查阅资料。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话题却由“虚假”扯到了作为社会化代名词的“装”。

她显然不认同我的观点,觉得为人应该诚实也应该真实。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知道她谈的是一种主流价值观——属于道德或伦理,而我所言的“装”或“不装”却是隶属于人的心理层次。跟她开玩笑说:“看到您对‘装’能够‘装’出一副不屑一顾甚至义愤填膺的样子,我就放心了。”就在她琢磨时,我赶紧再次转移话题,否则只能争论,因为话不投机。

今晨又想到了“装”,觉得有很多想说的东西。

曾经和儿子有段对话——

有一次我批评他,他反驳说:“我去朋友家,人家的父母都说我好,可就是在我们家,我自己的父母总是看到我的错误和不足!”

我说:“那是因为你在人家父母面前会装啊。”

“那我也在你们面前也装好不好?”这孩子再次反驳。

我马上跟进,说:“好啊!好啊!你如果能在我们面前能装就好了,比如每天都装着不看手机,每天都装着打扫卫生,或者每天都装出努力学习的样子,哪怕成绩考倒数第一,我和妈妈也就不唠叨你了。”

“如果我在外边装,在家里还装,你们还叫我活不活了!”说完他不再恋战,拂袖而去了。

我当时有些生气,今晨想起来,觉得儿子的心理挺健康,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装,什么时候彻底脱掉伪装。而当我进一步想到儿子能够彻底脱掉伪装时,突然感到了家的温暖和身为父母的合格,心中便热起来。


这眼泪不是悲伤。


接受培训时曾听到一个故事,说有个姑娘觉得自己特别丑陋,因内心极度自卑而不敢见人,就被建议去求助于一位大师。大师了解情况后送她一个漂亮的面具,让她时刻戴着并想象着自己被人喜欢的样子。姑娘表示会严格按照大师的要求去做,离开了。

N多天之后,大师与姑娘相遇,十分惊讶于她还戴着那个面具。姑娘说,她不敢摘下来,怕恢复到原来模样。大师只好动手。之后,又把摘下面具的姑娘带到镜子面前——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变得像面具那样美丽!

记得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让我们自由发言,大家所谈的都是“塑型”——足够长的时间会将一个人的面容塑造自己所戴的面具的样子。而我则不同,由“面具”联想到了荣格心理学的“原型”。原型有多种,但最重要和最突出的是人格面具(Persona)、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阴影(Shadow)。而且,我知道“Persona”这个英文词的意思是“人物角色”或“伪装的外表”,自然也就将其与社会心理学的那个重要概念“社会角色”联系起来。

我说:“‘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整饰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的目的。’(心理咨询师,2012年版,第11页)也就是说,人人都在扮演,都在‘装’。”


所谓内心强大,不是伪装而是真装!


自此,我就坚信“装”不但没有贬义,而且是人生之必须。

自此,我也就对那些在社会生活中不会装的人越来越讨厌,对那些因自己不会装而讨厌别人装的人越来越同情,当然,我本人也越来越善于伪装了——无论受多大的苦遭多大的罪,我都会装出无所谓的样子,有时候把被打掉的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吞时也能够装出一副笑容。

前不久看了部电影,有个镜头是一个母亲临死前嘱咐自己的女儿:“你要笑,不要哭!这样,世人才不会觉得你可怜,欺负你!”从此,那个失去了母亲的女孩子想笑的时候就笑,想哭的时候也装出笑的模样,果真就没有人觉得她可怜,也没有人欺负她,她成就了自己完美的人生。


我若不装出坚强,岂不成了你希望看到的模样!


对此,我丝毫也怀疑,因为完美的人生就(都)是装出来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