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李野航
其田子方而愈骄,必嵇叔夜之伤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李野航

访古天彭门哲思记之四:存在世界的三重性“脱链”

李野航  · 简书  ·  · 2018-03-17 10:43

峡口两山壁立,气象森严,可以想见此地被水库淤没前之险状。清代诗人董湘琴中其《松游小唱》中形容这一段路的风景:“最怕是狭路逢弯,肩舆簸荡空中戏。俯视深无底,令人惊悸。猛想起,九折邛崃,有人叱驭,又想起,‘有胆为云’语,出在《淮南》记。丈夫忠信涉风涛,胆儿小怎步得上云梯去?”自修建水库后,古道被毁,奇险风光不在。有人说,灌县之天彭门中宝瓶口。然宝瓶口之规模和气象,远不能和此处之气象相比。关于古代天彭门的具体位置,自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处:松潘县黄胜关附近,灌县附近和彭县关口附近。至于天彭门之“身份及用途”,据《蜀王本纪》记载:“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近世考证,乃古蜀先民观念中魂归故里之通道。当代也有人提出乃古蜀先民借山势以确定历法之“圭表”、故并非确指某一固定地方。唐代名碑《道因法师碑》上说:彭门光化寺“近对青城之巘”。如果唐朝人心目中的“彭门”靠近青城山的话,则地貌特征符合之地,非漩口之岷江峡谷拐弯处、被当地人称为“倒关门”的地方莫属了。


不过,关于“天彭门”到底在哪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忽然有了我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吾人为什么一定要试图确定那个物质或符号意义上的“天彭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呢?吾人为什么不可以将之视为某种类乎“三位一体”的既抽象又现实的复合体般的存在、犹如人不过是“身、心、灵”的复合体那样的存在呢?


人类所生活于其间的这个世界,是一种三重性的存在。第一重是作为“物自体”的存在,第二重是作为直观之对象而呈现的存在,第三重是作为符号/象征系统而自动演绎的存在。

此一深邃的存在世界之三重性的洞见,被基督教的表达为所谓“三位一体”;被佛教表达为“证量、现量、比量”或关于“涅槃”“行”“法”之认识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被法国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表达为“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之三重“纽结”。而道家之圣人庄子,则在其《齐物论》中用一个生动而玄妙的“罔两问影”寓言故事加以了阐述:


影子的影子(罔两)讥讽影子道:“你的行止坐卧,靠的是作为影子而凭附实体,是多么地不自由啊”。影子则反唇相讥:“我有所凭附吗?我凭附的实体有所凭附吗?我们的凭附,就像蜕下的蛇皮凭附蛇、蜕下的蝉蜕凭附蝉吗?你知道所谓凭附到底意味着什么吗?”影子的反问可谓玄机重重。这个“罔两问影”的寓言所探讨和隐喻的、也是存在世界的三重性——实体、影子、影子的影子及其关系的问题。影子(或曰作为直观之对象而呈现的存在)所凭附的,就是“实体”(或曰物自体),而所谓影子的影子(亦即符号世界的存在)所凭附的,则是影子(或曰作为直观之对象而呈现的存在)。

我今天之探访“天彭门”,亦犹如“罔两”之“问影”。作为某种古人所熟悉而今天的人已经很陌生了的“天彭门”这个概念,就像是寓言中影子的影子(罔两)。由于它已经失去了体验的凭附,它对今天的人们已经没有意义了。而我来到现实中的位于灌县的这个仍然令人激动的像门一样的巨大峡谷中的时候,我实际上是试图用“天彭门”这个“影子的影子”(罔两)来凭附那个令人激动的无规定的直观感受(影子)。而那个令人足以引发激动的感受的东西本身又是什么呢?那是一种抽象而不可言喻的“实在”、或勉强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集体无意识原型”的东西。它似乎不在世界之内,却幽灵般地指挥着此世界的运转,犹如所谓“看不见的手”。


换言之,我今日探访“天彭门”之意义,即在于为谋求存在世界之三重性(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之统一而获取一象征性的表达。而此一探寻,我认为有着无比深远的意义。


我们所处的时代精神面貌之基本面相,即存在世界之三重性表现为最普遍而深刻地“脱链”(或曰分裂)。我们现代人创造出了一个无比强大的“罔两”一般的符号性世界(现代化)且无反思地栖居在其中。而当我们现代人因为我们的符号性欲望而身陷最为普遍的焦虑的时候,我们意识不到此乃是因为我们那强大的符号性自我已经脱离了对直观体验的凭附、而我们的直观体验也不再以那本源性的“实在”为依据了。此乃是今天人类身上表达为纷争、混乱、焦虑、病态、痛苦与不幸之感受的总根源。只有当存在世界之三重性表现为统一的时候,只有当人类存在的内在分裂得以整合的时候,人类才会因为“近道”或合乎真理而感受到真正的和谐、才能为生命重新奠定稳固的基础。因此,认识、处理、克服存在世界之三重性之“脱链”的问题。无疑乃人类未来面临之一重大课题。


我不敢说我自己已经克服了“脱链”的问题,但通过探访“天彭门”之举,我在试图为人之存在的统一问题寻找一象征性的表达。




附注解:


关于有三处或然的“天彭门”的文献依据:

[if !supportLists]1.[endif]系于松潘的有

[if !supportLists]2.[endif]  《华阳国志.蜀志》:“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乃至湔氐县,见两山对如阙,因号天彭阙,仿佛若见神:遂从水上立祀三所,祭用三生,珪壁沉漬。汉兴,数使使者祭之。”

  2.系于灌县的有

    《太平寰宇记》引李膺《益州记》曰:“湔水路西七里灌口山,古所谓天彭关。

  《元和郡县志》剑南道彭州条云:“导江县。灌口山西岭有天彭阙,亦曰天彭门,两石相对如阙,故名之。”

系于彭县的有

    《元和郡县志》彭州条:“垂拱二年于此置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州。”



《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影)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其所以然?恶识其所以不然?”

罔两,又通“魍魉”、“蝄蜽”。在郭象《庄子注》出世之前,这个词的意思只有以下两种:一是作形容词,表示“无所依据貌”。比如《楚辞·七谏·哀命》:“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又如《淮南子·览冥训》:“浮游不知所成,魍魉不知所往”)

S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