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吟_
吾名子吟,叫我小王就好啦。 一蓑烟雨任平生。 活在地球上的neverland居民。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子吟_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子吟_  · 简书  ·  · 2017-11-28 16:11

(鸡汤,慎入)
双十一买衣服的时候,又被老妈唠叨了。

“你怎么老是穿这些运动品牌,看别人家的年轻人,都穿得酷酷的。”
“这么多年,你的发型怎么还是老一个样?都不好配衣服。”
“就这么个背心/衬衣/运动t恤怎么这么贵啊,又不是穿到外面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句老土的话,“要风度不要温度”。母亲这个人,属于既要“风度又要温度”,所以她一面希望我穿些花里胡哨的“潮男装”,一面又怕我冷着,“你怎么还不穿秋裤?”

但我似乎总不让她称心如意。买衣服的时候,我永远只以舒适为唯一的选择标准,所以她老是吐槽我,“你一件贴身的衣服都抵别人几件外套了”。诚然,舒适两个字可不只是保暖那么简单,保暖又透气,同时还要轻便,这就得买那些昂贵的运动品牌才行了,比如Uxxx——停,打住,我不是来写广告文的。

额,穿衣服这事跟我的标题有什么关系?

“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穿好看的衣服,于我而言,就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我选择“好看的衣服”时,我就已经被他人所影响了。别人可能存在的夸赞会在这里形成一个正面暗示——“穿好看的衣服之后兴许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而这个暗示会逐渐放大,最后让我变成一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人。

有点小题大做了,是不是?从穿衣讲到人生观抉择,也是作得没边了。可另一件事就没这么简单了,那件事让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让我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人生观。

我是一个天生视力极好的人,好到可以当飞行员的程度。即便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小学6年级家里就买了电脑,也没有让我的视力有丝毫的下降。

我的眼睛也并非完美无瑕,我天生斜视——这种斜视的程度不高不低,既不是那种瞳孔快要藏起来的程度,也并非是几乎不可察觉,任何一个跟我对视的人,就会发现我眼睛的“问题”。要注意的是,这种斜视没有任何功能性上的影响,我看到的世界和正常人的世界没有任何不同。

但是,这种“不正常”却的的确确吸引了旁人的目光,我不止一次听到下面的话。

“哟!你看你儿子的眼睛,斜得好狠啊!”
“你在看我吗?我还以为你在他呢!”
“xxx!上课的时候看黑板!”

我想,母亲听到这些话,肯定是心痛的吧。旁人的言语,必然会让她生出歉意——她生下我,却没有给我一个“正常”的身体。听起来有点像那些天生残疾的家庭,不是么?

所以,在母亲听到有关斜视纠正手术的事情之后,毅然决然地带我去做了手术。尽管当时我已经初三,眼睛的发育已经定型,但我还处在年幼无知的年纪。“做手术”,于当时的我而言是一次特别的经历,甚至到了可以炫耀的程度。

我读过一些科普书籍,害怕全身麻醉会影响我的大脑,于是坚定地没有选择全麻,而是局部麻醉。我躺在手术台上,看着医生把针眼对准我的眼睛,当他们用手术刀剪开我的眼部肌肉重新连接时,我甚至能听到肌肉被剪开的声音。

手术过后我有一周不能视物,那一周里,母亲尽心照顾着我,表姐也给我买来各种好吃的,让我张大了嘴喂我。

一周以后,解开绷带,每天用激光进行治疗。两周以后,拆掉连接我肌肉的线。于是乎,我就成了一个“正常人”。母亲很满意这次手术的效果。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失去3D视觉了。

容我解释一下,人在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是两个眼睛同时看的,射到两个眼睛当中的光角度不一样,我们才能确定一个物体的远近,进而产生立体感。

但我不行,手术让我左眼的视力下降,变得近视,与此同时右眼的视力保留了下来,如果两个眼睛同时看一个远方的东西,就会发现一个模糊一个清楚。于是我就自然地产生了一种习惯,看近处的东西用左眼,看远处的东西用右眼。

我没有告诉母亲这件事,只是在上了高中之后告诉她,我的左眼近视了。

近视?这也很“正常”吧。别人家的孩子,不也近视么。母亲带我去配了眼镜,测视力的时候,别人告诉我,我左眼近视,右眼远视。

你无法想象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一个离我五米的人,丢给我一样东西,我几乎没有接到过的时候;打篮球的时候,从来不敢跟外班的人组队,因为发球的时候,难以判断远近,我会用很大的力气把球砸向队友;3D电影刚刚流行的时候,我甚至完全感受不出那种立体感。

从完全失去3D感,到现在能看3D电影,我不断地训练自己,已经有10年了。即便如此,我的左眼也再难以恢复原有的视力了。

如果上天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会说,去他妈的手术——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哪怕别人看到的是一个眼睛斜视的“怪胎”。

然而,上天并不会给我再一次选择的机会,它让我记住这次教训——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去改变你自身,永远,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

这并非是要让我一意孤行,弃道德法律而不顾,而是说,当某件事只关乎我自身的时候,不要去关心别人如何看我。

时过境迁,母亲又会听到别的话。

“xxx也读研了,你家孩子怎么还是个本科。”
“xxx都结婚了,你家孩子怎么还单身?”
“xxx都买房了,你家孩子怎么还在上海飘啊?”
……

我听到这些话,只是置之一笑,就算我成了一个正常人,又如何?别人的话,永远只是想把你变得“更加正常”。

我拒绝过别人为我写好的一生。
我拒绝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