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陆小曼蔓

2021-04-24

陆小曼蔓  · 简书  ·  · 2021-04-24 12:14

韶山的环境优美而宁静。

1

父亲——顺生

父亲继承祖父的家业,通过做粮食、生猪买卖以及高利贷生意赚钱。后来父亲搞到一部分资金,开始购买其他农民抵押的土地。经过多年的经营打理。到他10岁时已是家境小康有一个牛圈、一个粮仓、一个猪圈和一个小磨坊。

8岁时始送他去南岸学堂识字,私塾里教的是四书五经。后来因为父亲自己算账出错,吃了亏,在13岁时他结束学业,回家帮忙。从私塾回家后,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也使父子之间产生更多的摩擦。

父亲不喜欢他读书,一是浪费灯油,二是懒惰无用。责备他受“坏书”毒害太深,不听父亲的教诲。“

2

母亲——七妹

母亲信佛,心地善良

在上学时,母亲是他的靠山,他对母亲也非常孝顺。

学堂里有一个孩子穷得带不起午饭,他就每次把自己带的午饭分给他一半。当她得知她精心准备的午饭的去向之后,母亲从此就每天为孩子准备两份午饭,让他带到学堂去。

他没有挨饿。他的衣服不多,但并不褴褛。他的母亲使这一家生活得井井有条并相当体面。

3

“活我要照常干,书也要照常读。”他的渴望在精神方面。

在父亲和儿子发生冲突之前,他是按中国的温和方式被养育的。

到他13岁离开学堂的时候,他已对经典中包含的思路和道德规范十分反感。但他最初开始反对这种强调秩序和礼仪的古代道德哲学,是因为它教导人盲目服从。孩子们只能鹦鹉学舌地死背。他不喜欢孔子教人尊崇权威,对于私塾先生和父亲这两个约束他的人,他的敌意越来越大。两个人都动手打他,这令他愤怒。

上学使他获得了宝贵的阅读能力。像猫追老鼠一样,他追索在韶山能够搞到的每一本书。因为父亲不喜欢他读书。他常常把门窗遮起来,靠着小油灯读当时的禁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提倡改革和技术进步,使他初次接触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6岁时他从母亲娘家那边的亲戚以及这边的家庭朋友中,借了一些钱。“我决定到东山高小去上学。”

在离开韶山的时候,他内心带有一种强迫感,觉得一定要在父亲的眼里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并在服务于更有价值的目的方面,成长为比他父亲更全面、更完美的人。

他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思想和社会天地,从而走出了建筑在几亩田地上狭窄的家庭天地。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