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蔡骏

所谓“霸气”,并不在于炫耀武力与功绩,而在于展示宽阔的胸襟

蔡骏  · 豆瓣  ·  · 2018-10-28 00:30

土耳其海峡在爱琴海一侧的出口,加里波利半岛的海滩上,有一座公墓埋葬着土耳其、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士兵的遗骨。公墓有一块纪念碑,铭刻着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撰写的铭文:

这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们,

在一个友好国家的土地上

和平地长眠。

与梅赫默特切克们躺在一起。

从遥远国度将自己儿子送到战场的母亲们,

擦干你们的眼泪吧。

你们的儿子如今躺在我们怀里,

他们在安息,他们将和平地长眠。

在这块土地上献出生命之后,

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的儿子。

加里波利半岛位于土耳其海峡的入口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一旦占领这个半岛,便能控制土耳其海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丘吉尔做出大胆的决定:远征土耳其海峡,攻克伊斯坦布尔,协约国的物资便可源源不断地援助俄国(若此战役英法获胜,或许俄国不会崩溃,十月革命是否会发生?),战役从1915年打到1916年,英法联军(战列舰11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6艘、潜艇7艘、扫雷舰21艘以及水上飞机母舰、炮舰和大量辅助船等共100余艘),先后将57万余人投送到预定海域。

协约国方面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场战役后来也成为澳新两国的重要历史。

· 英国:21,255战死,52,230负伤 · 法国:约10,000战死,约17,000负伤 · 澳大利亚:8,709战死,19,441 负伤 · 新西兰:2,701战死,4,852负伤 · 印度:1,358战死,3,421负伤 · 纽芬兰:49战死,63负伤 · 土耳其:86,692战死,164,617负伤

澳大利亚在1981年拍过一部名为《加里波利》的电影,又名《战火危城》。

这部片子的男主角居然是梅尔吉普森,想不到那时的他如此年轻,还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但他演的并不是英雄,而是个普通的士兵,在战争中悲惨地幸存了下来。

片子与我想象中的战争电影很不相同,有一半的篇幅都在澳大利亚,还有一部分是埃及,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长度是在真正的战场——加里波利,一直以为这将是一部大场面 的史诗式的战争片,结果真正的战争场面微乎其微,仅有的几次冲锋镜头也都不过区区数十人,不过数十秒钟(与我的期望落差很大)。

这是一部主要表现个人命运的电影,战争场面完全只是陪衬,重要的是战争中的人,光荣与梦想,毁灭与苦难。

片子的花絮很长,导演一开始就明确了这部电影的主题,并不是为了歌颂澳新军团的战绩,而是想要表达战争中人的“无意义的牺牲”。

这其实是一部反战电影。

70年代末,越南战争刚结束不久,整个西方世界都在反思当中,《加里波利》的主创人员顶着许多压力(临时更换投资方,最后救火的居然是新闻巨头默多克,因为默多克的父亲当年曾经是前往加里波利前线采访的澳大利亚战地记者) 全片的结尾非常奇怪,在我以为高潮刚刚来到的时候,却戛然而止了——

澳大利亚的士兵们在战壕里,不远处便是土耳其人的机枪阵地,英国人命令澳大利亚冲锋,所有人都知道有去无回,一出战壕便会立刻被打死。他们在知道自己即将死亡之时,拿出家人的照片和信件,然后勇敢地冲锋了。此刻梅尔吉普森已经拿到了停止进攻的命令跑回来报信却还没有回到部队,他的战友们纷纷死在阵前。

最后一个镜头,是他最好的朋友在短跑冲刺中被子弹击中。

无意义的牺牲。

导演的反战用意尽在不言之中。

在今天疯狂的世界局势之下,《加里波利》的意义依然存在,甚至更有价值。

虽然这部电影完全从澳大利亚的角度出发(就连英国指挥官也被他们贬低了)。但是,战争,毕竟是在土耳其的土地上。

加里波利的真正主角是土耳其,是当时担任前线指挥官的凯末尔(后来成为土耳其国父),土耳其人以自己的勇敢不屈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他们的加里波利的胜利者,尽管他们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投降。

如今,加里波利的海滩已经因为那场战争而成为了旅游胜地,当地的公墓埋葬着土耳其士兵,也埋葬着阵亡的英法澳新联军士兵。纪念碑上刻着凯末尔于1934年撰写的铭文:

这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们,

在一个友好国家的土地上

和平地长眠。

与梅赫默特切克们躺在一起。

从遥远国度将自己儿子送到战场的母亲们,

擦干你们的眼泪吧。

你们的儿子如今躺在我们怀里,

他们在安息,他们将和平地长眠。

在这块土地上献出生命之后,

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的儿子。

凯末尔

这段史上最有男人气魄的碑文,证明了凯末尔才是真正的英雄!多么宽阔的胸怀,对敌人的尊敬,对生命的敬仰,对大地的崇拜,他让长眠于加里波利的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战士,成为了土耳其人的儿子。

愿所有无意义的牺牲者们安息。

考虑到土耳其在世界近代史上“欧亚病夫”的地位,凯末尔几乎可算是逆天级的人物,中华民国的国父无论在武力值和政治成就上都远远逊色于这位土耳其的国父,就连伟大的丘吉尔亦是凯末尔的手下败将而黯然辞职(这绝对是他的第一次“至暗时刻”)。

所谓“霸气”,并不在于炫耀武力与功绩,而在于展示宽阔的胸襟,让敌人的孩子成为你的孩子。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