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半拢摇光

可否停一停

半拢摇光  · 简书  ·  · 2020-11-29 22:15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是鲁迅的作品《故乡》中的一段话。

但是,我们见的比较多的,经常使用的,其实是“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英雄不问出处。

运用不必知晓出处,也无所谓原意。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大都行色匆匆,没有闲心关注太多生存之外的事。

无论是被迫前进,还是主动略过。

停下,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一件过于奢侈的事。

因为个人爱好,经常接触小说作品。

我经常看到“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话,实际上,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在曲解其意。

自然而然地理解为,女子没有才智才是有德。

其实,并非如此。

有两种解释:

①女子如果没有才就得有德,指才与德总得有一样

②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有学问而不自恃便是德, “无才”并非真的没有才干。

所以说,阅读还是挺有必要的。

如果不是前几天看的一本书,我也不会意识到,我对于这句话一直以来的曲解。

其实,也不能说最近才意识到,这种古人之言在现今的误用。

比如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它并非说“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老天都会诛杀他 ”。

它旧时所指,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不为自己攒阴德,天诛地灭。

其实还有其他几种说法,不过我就不多说了。

因为最近在看修仙题材的小说,然后呢?我又一次看到了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真就呵呵呵了。

它原本就是指,天地没有好恶的意识,也不怜悯万物,任其生长,自生自灭。

结果就被望文生义,被网络写手玩坏了。

所以,每次看到作者,把这句话用地如此“ 自然”,我就是满满的尴尬。

一旦有一个人误用了,那么其他人也就自然而然就有样学样。

从来不管真正的意思,也无所谓出处,错的人多了,反倒成了正确用法吗?

我不知道答案,仅供思考。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