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念念呀念丫

念念浅说道德经:老子真的主张“愚民”吗?

念念呀念丫  · 简书  ·  · 2022-01-17 09:57

文/念念呀念丫

《道德经》

今天,我们继续来一起学习《道德经》第三章。

上一篇的分享中 我曾提到,老子写《道德经》主要是给当时的统治者(也就是圣人)看的,放到现在来说,就是领导者。所以,在研读很多篇章时,我们要先以一个领导者的视角去做解读,然后再化为己用,否则就会对老子的很多说法产生误解。明白了这一点,对理解本章内容至关重要。

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一系列貌似“ 反主流价值观 ”的言论政策,比如“不尚贤”、“弱其志”、“使民无知无欲”。不少人说,这是老子提倡的愚民政策,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译文:

不要崇尚、重用贤人,百姓就不会去争夺名利;不要看重贵重难得的珍宝,百姓就不会为此去偷盗;不显露那些可以引起人们欲望的事物,百姓的心就不会被扰乱。

浅析:

这几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翻译,但我们不理解它其中的逻辑呀,老子为什么要给君主提这些建议呢?这我们就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了。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一个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时期,当时的社会秩序相当混乱,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就是说,那个时期没有正义的战争,也就是那些战争都师出无名,都是各诸侯之间的纷争;有的人可能更了解同是诸侯纷争的三国时期,其实可以类比一下。

各诸侯都会尽可能地网罗贤才、招募良将,那么,无论是真正的贤能之士,还是伪装的欺世盗名之才,为了能得到诸侯们的赏识,都会去争夺名利。而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战乱不止,百姓常年处于战乱的水深火热之中。

老子为什么反对“尚贤”?

我们都知道,包括儒家在内的很多人都主张“尚贤”,这才是主流价值观的体现。那么,为什么老子反对“尚贤”呢?

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时代背景的考量,上边已经分析过了。

另一方面,君主一旦崇尚重用贤才,真正的贤人倒未必真的会去做官,反而是那些不贤之人会为了争名夺利,投君主所好,把自己伪装成一副贤人模样,可一旦掌控权势之后,往往就露出本来面目,为非作歹,祸国殃民。

因为在老子心中,百姓是“ 见素抱朴 ”(十九章)的,行为单纯,内心淳朴,如果一切顺应自然之道,君主无须尚贤,就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当然,贤人肯定还是要用的,但老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它的警醒作用,提醒人们:在重用贤人之时,务必要谨慎考察,防止那些伪贤者的欺骗行为。

放到我们现在来看,作为一名领导者或者管理者,不要去标榜一些符合单一标准的人。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老师以成绩好坏为标准来评价学生,会有什么后果呢?大家可能会努力争做那个老师眼中最好的学生,一开始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可如果班里成绩较好的一直是那几个学生,其他所谓的差生得不到关注,可能会反其道而行之,更加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而那些好学生也很可能受到同学们的孤立或排挤,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单一评价标准导致同学们的成长都受到了限制。放到企业中同样如此。

关于“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最初我学习这句话的时候,就联想到这种说法:“女生穿着暴露,就是引诱他人犯罪”“这种女生如果被侵犯了,她自己也有责任”等等诸如此类。当时我觉得老子的这句话跟我们现在存在的这种说法不就是一个意思吗?因为这些女生展现了能引起别人欲望的东西,所以别人内心才会被搅动,才会想要侵犯她。

可当我再读时,代入领导者的视角,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我从这句话读出了:如果领导者表现出了自己的喜好,其他人便会投其所好,内心的欲望被激发出来,而不再静心做事。这其实也符合老子一贯提倡的“少欲”“寡欲”原则,保持清心寡欲,就是极好的状态了。

网图侵删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减少百姓的杂念,充实他们的肚腹;降低他们的欲望,强健他们的筋骨。永远使百姓没有多少知识和欲望,使那些所谓的有才智的人不敢妄为。只要遵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浅析:

这段话中包含两项治国策略: 虚心实腹、无知无欲 。有人就因为老子提倡的“无知无欲”而认为他主张“愚民”政策,这真的是对他老人家莫大的误解。那些后人自己断章取义,却还要把锅甩给一个老头子!

“使民无知无欲”并非愚民政策!

老子说“使民无知无欲”的时候,前边还说了“虚心实腹”“弱志强骨”,而这后两者其实就是他提倡“无知无欲”的前提条件啊!

老子认为,圣人想要天下安定太平,就要执行 “无为”的政策,即顺应“道”,也就是客观规律,不能掺进个人的私心杂念,不能主观人为地去干预。 其中就包括,减少百姓的欲望和杂念(虚心、弱志),让他们能够吃饱饭、拥有强健的体魄。

百姓如果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下,就可以推行“无知无欲”的政策了,他们不需要多么地有知识,降低他们内心的欲望,就足以安居乐业了。就拿我们现在来说吧,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达到了空前发展,可人心浮躁,不少人被内心的各种欲望驱使,往往越是有学识或者居于高位的人,他们的个人欲望所带来的后果对社会和民众的危害会更大。

当然,也不必无脑鼓吹这一政策有多么好,它的确有自身的局限性,我们明白了老子本意并非要“愚民”之后,再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人们肯定是朝着更高文化水平、精神财富去追求的。但与此同时,守住内心的一方净土就有为可贵了!


总之,本章内容提出的三项治国策略,“不尚贤”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虚心实腹”“无知无欲”虽有其局限性,但也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在学习任何文化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不知道一起学习的你可有收获?在评论区一起交流吧~

感恩遇见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