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葛小婷

说说恋爱这件大事

葛小婷  · 简书  ·  · 2018-04-02 16:01

本来的标题是“恋爱这件小事”,但后来一想,这实在不是一件小事。这可关系着一辈子的幸福呢!


图片来自网络

01

有一个笑话,我听了三遍。小学班主任的女儿是医生,现在三十几岁,还没结婚,有一天给爸爸打打电话说:“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爸爸心里一喜,问是什么好消息。女儿说:“我涨工资了!”爸爸很生气:“这算什么好消息!”这件事情第一次听是去看初中老师的时候,老师说的,第二次听,是去拜年的时候,奶奶说的,第三次听,是村里老人俱乐部的老人说的。可见,这件事情的传播力量之大。

自己也深有体会,阿姨对哥哥姐姐还有我,在上大学时的要求是:“不可以谈恋爱,如果谁带男女朋友去我家,不会让进门的。”今年过年,阿姨对我们三个说:“明年争取带男女朋友拜年。”如果都按照要求来,我们上哪里变一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工作都不包分配了,何况是另一半?大变活人,也得练上一年半载的。

结婚似乎变成了一种法律条款,似乎没有结婚就像是偷人东西一样,街坊邻里都会窃窃私语,偷偷议论。甚至觉得自己家的姑娘离了婚也比没有出嫁的姑娘要光荣一些。

02

听过一句话,对于一个人只有两件大事:爱情和工作。反思了一下,好像确实如此。文学作品,要么是讴歌爱情,要么是追寻自己事业的成功。艾力说过一句话,爱情和工作要自己喜欢,因为一个保证了白天的快乐,一个保证了晚上的幸福。我觉得非常赞成。但是为了工作,家长和社会让我们付出了十几年的时光去学习专业知识,却禁止我们去学习和践行怎么谈恋爱。不仅如此,父母通常会耳提面命地告诉孩子好好学习,为孩子提供工作方面的建议。但是对待恋爱,似乎除了“适不适合结婚”这一条,就没有了别的沟通。没有学过骑车就要上车时会摔跤的;没有学过开车就要开,是会死人的。

我们对爱情的学习来源于电视剧和言情小说。只要男女主角经历过家庭的考验,还有所有人知道了心狠手辣的女配角色,他们就能天长地久进入婚姻的殿堂。通常我们也不会追究他们婚后是怎样,因为我们默认应该是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对恋爱的感觉,我们停留在,遇到了一个合适的,然后就会在一起一辈子。

03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别致的相亲消息。一个写金融知识文章的微信公众号作者,推了一篇微信文章,介绍自己以及自己希望找的女朋友类型。他这样做的原因是,找合适的另一半和找投资公司一样,是一个概率事件,为了提高概率,就需要提升样本容量,减少信息不对称。

他说,之前觉得婚恋要顺其自然,强求不得。现在觉得有对的成分,也有不对的成分,不对在于“顺其自然被大部分人堂而皇之滴拿来了当做了懒惰和被动的借口。”其实有时候顺其自然也挺抽象的,比如说,如果一个女生很忙,住在员工宿舍,也不太喜欢和人聊天,她还说“感情这种事情顺其自然,强求不得。”那就奇怪了,因为她能遇上的男生,除了工作上的同事,也只有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了。

之前觉得等自己变得完美,自然会有对象,就像一句很美的话所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后来才明白,恋爱不是高考,分数越高越好。除了努力,还有很多因素。如果觉得想谈恋爱了,时机适当,就差一个男朋友,可以主动找一找了。虽然对方可能在遇见你的路上快马加鞭,那你多走几步,自然遇见的会快一点。

04

其实感觉是重要,但是有时候,没有标准反而是最高标准。问抱怨自己单身的朋友,想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或着是女朋友?有些人回答,感觉对了就行。我猜他们一定认为,爱情就是“擦肩而过只是多看了你一眼”,甚至觉得列条件是侮辱了神圣的爱情。但是这样的话,纵然我有想当红娘的心,也没有钻到朋友肚子里看看的本领。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我的心里会默念“走好不送,你还是看感觉吧!”

初中的时候,同学问我,以后想找什么样的男朋友。我说:“对我好的就行。”当时,我甚至觉得,其实如果对我好,包办婚姻也行,结婚的那天见第一面,然后慢慢培养感情,感觉还挺有意思的。现在想,都觉得好笑。“对我好”真是很泛的概念。就像父母对女儿的要求是“对你好就行。”女生把男生领回家,父母全然忘记了“对你好就行”的标准。

05

有些事情,不谈恋爱是不会明白的。在没有谈恋爱之前,我觉得那些有男朋友的女生真矫情,要求好多,对我而言,和喜欢的人牵牵手就已经很幸福了。后来发现,不是她们矫情,是当时的我太天真。

没有谈恋爱之前,我觉得我喜欢一点点大男子主义的男生,因为感觉很酷。谈恋爱后,才觉得找大男子主义的男生做男朋友,纯属犯贱。不开心的时候,对方还不管不顾,甚至需要自己哄,这可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在没有谈恋爱之前,觉得遇到事情,只要沟通就好,我的沟通能力不差,一定不会吵架的。后来才发现,很多事情光靠沟通是解决不了的,事实大于天。

很多事情,停留在想象中没有用,一定需要去实践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想要和什么类型的人过一辈子。就像买包一样。可能刚开始想买一个书包,放书。看了一个好看的,用了一段时间才觉得,那样的包拉链设计不方便,下次买的时候,又注意买一个拉链设计方便的包。用着用着,又发现,包只有两个袋子,不方便。下次要买包的时候,要看看包有几个口袋。没有用过包的人,是不会产生新的要求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