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芈没风

一活灵魂冥想300-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是否也跟孩子一样?

芈没风  · 简书  ·  · 2021-03-05 12:13

每天进行哪怕5分钟的冥想,帮助自己更接近自己的灵魂,过有爱深度的生活!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孩子,把手伸入瓶口不大的罐子里取糖果,他想要抓很多糖,抓了一大把糖后,手慢慢要从罐子了出来却发现被卡住了,因为糖果拿太多。而如果他放掉一些糖,就能成功拿到他所想要的。

有时候,松手放掉一些,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适用于多种场景。

今天忙着买买买的我们,就像孩子想要更多的糖果一样。但是糖吃多了会蛀牙,还会因为糖分太多而导致肥胖引发健康问题。同样,当心中有太多东西和杂念,也会让心不堪重负。

反观过去的自己曾经也是想要更多,然后给自己大大的压力。在达成了百万业绩后就会想要去突破千万也就是更多的业绩。但是却忘了停下来,看看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自己的健康,因为当人不健康就更容易发脾气,当人不健康的时候也会被负面情绪附身。另外,曾经的自己也经常刷淘宝看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并不买,也就是过过眼瘾,但是换种方式,如果把这些刷各种商品的时间用于探索世界,去精进自己的技能,不是会更好吗?

同样身为大人的我们是不是也一样想要的太多才让自己各种烦恼和压力缠身?

看到别人有,我们觉得也要有。 是不是也像极了孩童时代的自己,看到别人有玩具,也想要有一样的玩具。 只是长大后,玩具车就变成了汽车。 然后,越来越多人都有了车,结果是什么呢?原本汽车被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便利,节约时间到达目的地,现在却因为太多被堵在路上,找个停车的地方也要花费不少时间,是更快还是更慢?坐在车上的你是否有时候觉得还不如走路更快呢?每次骑着自行车超过那些被堵在路上的车就会感慨又或是看到有人在找车位等待时,汽车太多是节省了时间还是浪费时间?

再比如现在的相亲市场,动不动就有很多要求。双方都有各种想要的条件。对方需要有房有车,有的甚至还要求是名牌车!我承认古人说门当户对有一定道理,毕竟相似的家庭背景下更能互相理解。但是像各种大城市的相亲角或是相亲中介,更像是把“孩子”变身为“神奇宝贝”,被家长(中介)带着精灵球,带着各种条件和要求,来为自己的“神奇宝贝”寻找对象。“是不是本地户口。”“家里几套房?”“年薪几万。” ,却忘了最重要的人才是关键!看过一个视频,那个父亲说“”孩子说都可以。” 如果都可以,为什么找个对象那么难?

时代已变,大多数人却还用将就的方式去对待婚姻?从前老一辈可以见一次面结婚就相守到老,现在能一样吗?还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对他人的各种要求。想要的太多就会离幸福越远!

单身的女性觉得不想要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去拖家带口,这也没有错。但是如果让这样的女性因为父母的想要去结婚,结局是越来越高的离婚率又或是将就不幸的婚姻。单身男性对未来妻子的要求多多,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生得了娃等,然后结婚后可能会发现和自己想要的不一样,然后各种矛盾产生,又或是生活在不开心之中。

多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吗?”,“没有它能活吗?”,“不拥有对我会有什么影响吗?又或是可以换着方式。” 举个例子, 比起买车,打车更省钱外,还能把坐在车上的时间利用起来看看书。

梁永安博士说:“这一代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这一代人特别适合自由自在一个人生活。” “”好的婚姻有好的感情基础。一个人是一个生灵,是一个心灵的存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不能勉强。”

有时候适度减少想要的,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珍惜当下拥有的。 想想过去老一辈们什么都没有,甚至是战争年代的动荡生活,他们修修补补又一年地用着老物件,老夫老妻互相扶持。感谢生活的同时感恩老一辈们的辛劳和付出才让我们得以过得好。而关于想要和不想要要在两代人之间去平衡至今还是个难题。想要改变他人的固有观念是困难的,不如改变自己!

《ONELiving随笔》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