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慧言燕语
資深媒體人,任職港台北美新聞界38年。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慧言燕语

【慧言燕语】陳葦華譜寫「華埠英雄」

慧言燕语  · 简书  ·  · 2021-02-06 09:03

前紐約「僑報」記者陳葦華,出版了一本記錄1990年代紐約華人事蹟的《華埠英雄譜》(世界華語出版社出版),由於書中有一幅當年(1998年3月21日)我為她和張純如(《南京大屠殺》一書作者)拍攝的合照,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我是用自己的相機幫她們拍照後,再把照片沖印出來给陳葦華。為此她念念不忘,書出版後即贈書給我。

她在書的扉頁寫道:「謝謝你給我照的歷史性照片,讓我們繼承張純如的遗志,讓世界不再有侵略戰爭。」

出身媒體人的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為此書作序。序文指出,陳葦華這本圖片集,生動形象地記錄了20世紀90年代華埠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以及華人為爭取平等地位與權益所作的重要抗爭。

于金山指出,陳葦華在這本書中歌頌的社區「英雄」,除了社區領袖,參加示威抗爭的工人,還包括社會工作者、學區委員、學校的校長教師,大家共同努力,幫助從中國國內來的家庭安居樂業,讓不懂英文的華裔學生能夠跟上學校進度,利用美國的教育機會,成為醫生律師電腦專家等專業人士,為提高華人地位作出貢獻。

這本書還圖文並茂介紹了華埠中有重要影響力的十多個社團及其領袖人物,其中包括華埠餐館業出現示威時,中華公所舉行全僑大會出面調停;中華公所在九一一恐怖襲擊後開放會址為救災中心,讓數萬各族裔人士申請政府和基金會的救濟金;中華公所對重振華埠經濟的貢獻;每天服務4000華人的華策會;對華裔居民的居住環境有很大貢獻的平等會;以及對華人健康有很大貢獻的華埠健康診所;對華埠形象有重要貢獻的清潔華埠協會等 。

除了上述內容,此書還介紹了紐約華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活動,華埠的傳播媒介作用、華埠治安及文化活動等。

陳葦華表示,出版此書的目的,是為了「獻給20世紀90年代千千萬萬個在勤懇謀生的同時,為建設一個繁榮安定的華埠,為華裔爭取平等地位與權益,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重要貢獻的華埠英雄!」

陳苇華任职记者十年期间,绝大多数採访任务都分派在曼哈顿华埠,在1970年代,紐約也只有曼哈頓一個華埠,華人爭取民權的運動及藝文活動,都在曼哈頓華埠舉行。直到1990年代法拉盛和布鲁克林八大道两个新兴华埠崛起後,华人重要的大型活动,仍在曼哈顿举行。

陈苇华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见证了华埠发展史,耳闻目睹那个年代华人在美谋生存求发展、重视下一代教育、爭取平等地位与权益的努力。书中收集了许多珍贵的现场照片,绝大部分为陈苇华拍摄,生动形象记録了“华埠英雄”的风貌及华埠发展轨迹。

正如另一位为此书写序的国际车衣工会前副主席陈美瑛所言:“这本图片集记録了纽约华埠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當我在曼哈頓華埠選擇了社區服務、教育以及維權作為我的職業,我的人生旅程和這本書的作者,以及書中呈現的許許多多的『英雄』,有著很多相同之處。」

陳美瑛並指出,「制衣工人是這本图片集描述的多場社區抗議運動的主力,他們是真正的英雄,為社區爭取到应有的地位與權益。⋯陈苇华收集到的社区人士和机构参加活动的照片,显得非常珍贵。”因为“我认为美国的华人有责任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並了解其他少数族裔及主流社会的历史。”

陳葦華父母原居香港,因父亲要“建设新中国”回归,她在廣東廣州出生,1964年初中畢業下鄉務農,1974年到香港。1977年再从香港移民纽约,白天到衣厂工作,晚上到学校读书。

1983年她有机會進入華文媒體,中途輟學在《紐約日報》及《聯合日報》當了一年新聞記者,由于英文程度不足應付工作需要,1984年重返学校念书,1987年大學本科畢業,1989年获硕士学位,1992年开始任职《侨报》新闻记者,至2002年退休。

她说,曼哈顿华埠高峰时期,尤其是1992年,開設五六百家衣廠和150家餐馆,老板们大多是白手起家,为数万华人提供就业机会,而且很多老板的工作时间比工人还长。制衣业的繁荣,带动餐饮业及其他行业的繁荣。

她认为,各行各业的华人,“都是华埠的英雄”,他们辛勤劳动自食其力,建设了一个繁荣安定的华埠,通过抗爭为华人争取地位与权益。

陈苇华退休后,迄今已出版三本著作。在《華埠英雄譜》出版前,還著有描述她在中國國內1964至1974年下鄉務農十年經歷的《遲來的春天》,以及1974至2002年在香港及美國謀生、求學及十年記者生涯的《從珠江畔到哈德遜河邊》。






于金山指出,要了解紐約華埠,陳葦華《從珠江畔到哈德遜河邊》和《華埠英雄譜》這兩本書(紐約華埠東方書局及亞馬遜有售)是不可缺的參考資料。其中《華埠英雄譜》更用新聞圖片生動展現了九十年代華埠發展史。「值得一讀,更值得收藏。」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